[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挡发动机上的柔性飞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45369.0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6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艾龙辉;殷志雄;杨闯;宁闽;袁经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30 | 分类号: | F16F15/30;F16F15/315;F16F15/124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尔精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贺楠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挡 发动机 柔性 飞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挡发动机上的柔性飞轮,属于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齿圈和柔性盘,齿圈同轴固定安装在柔性盘的外缘,柔性盘的一侧为与发动机连接的发动机侧,另一侧为与变速箱连接的变速箱侧,柔性盘上贯通开设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定位销孔、中心孔和八个飞轮螺栓孔,中心孔位于柔性盘的中心处,定位销孔和八个飞轮螺栓孔靠近并围绕着中心孔排布,柔性盘上还贯通开设有用于与变速箱连接的六个变速箱孔,六个变速箱孔围绕着柔性盘的轴心排布在柔性盘边缘靠近齿圈的位置处,柔性盘中心位置的两侧分别贴合有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该种自动挡发动机上的柔性飞轮具有可靠性高、减振效果好以及转动惯量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挡发动机上的柔性飞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挡发动机中,取消了铸铁飞轮,齿圈安装在柔性飞轮上,曲轴后端通过薄板圆盘状的柔性飞轮与自动变速箱的液力变矩器相连,实现动力输出。由于柔性飞轮薄板盘状、质量轻、转动惯量小,手动挡发动机的铸铁飞轮质量重、转动惯量大。在发动机工作运转过程中,柔性飞轮不具有铸铁飞轮储能、释能的功能,导致曲轴转速不稳定、波动大,曲轴输出转速的振动过大。发动机轴系的振动传递到前端轮系时,尤其对自动张紧轮来说,是靠弹簧的作用力来绷紧皮带,当曲轴转速不稳定、振动大时,与之相联的皮带的张力不断变化,直接导致张紧轮抖动幅度大、疲劳失效,其可靠性降低、使用寿命变短。发动机轴系的振动传递到整车时,会引起整车振动变大、怠速抖动、舒适性变差。因此,需要一种可靠性高、能减振的、转动惯量大的新型柔性飞轮以满足高性能经济型发动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能减振的、转动惯量大的新型柔性飞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挡发动机上的柔性飞轮,包括齿圈和柔性盘,所述齿圈同轴固定安装在所述柔性盘的外缘,所述柔性盘的一侧为与发动机连接的发动机侧,另一侧为与变速箱连接的变速箱侧,所述柔性盘上贯通开设有用于与发动机连接的定位销孔、中心孔和八个飞轮螺栓孔,所述中心孔位于所述柔性盘的中心处,所述定位销孔和八个所述飞轮螺栓孔靠近并围绕着所述中心孔排布,所述柔性盘上还贯通开设有用于与变速箱连接的六个变速箱孔,六个所述变速箱孔围绕着所述柔性盘的轴心排布在所述柔性盘边缘靠近所述齿圈的位置处,所述柔性盘中心位置的两侧分别贴合有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和所述第二垫板同时被所述定位销孔、所述中心孔以及八个所述飞轮螺栓孔贯通,所述第一垫板、所述柔性盘和所述第二垫板上还同时贯通开设有三个铆接孔,每个所述铆接孔内均配套安装有一个铆钉,所述第一垫板、所述柔性盘和所述第二垫板通过三个所述铆钉与三个所述铆接孔的配合来同轴固定安装在一起;所述柔性盘向变速箱侧凹陷开设有与自身同轴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开设在所述飞轮螺栓孔与所述变速箱孔之间的位置,所述环形槽的内部设有一圈惯性环,所述惯性环通过橡胶减振环来与所述环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齿圈与所述柔性盘之间通过六个借助激光焊接而成的焊块固定安装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盘上还贯通开设有六个去重孔。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减振环的外圈与所述惯性环的内圈固定贴合,所述橡胶减振环的内圈固定贴合在所述环形槽内部靠近所述柔性盘轴心的一侧,并且所述惯性环除了与所述橡胶减振环贴合的一侧以外,其余侧均不与所述环形槽的内壁接触,二者之间留有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减振环通过硫化压装的方式来同时与所述惯性环和所述环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种自动挡发动机上的柔性飞轮,通过在柔性盘两侧的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有效地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和转动惯量,并且通过在柔性盘上开设环形槽,又在环形槽内安装橡胶减振环和惯性环,并且惯性环与环形槽的内壁之间留有缝隙,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减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453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清洁用消解装置
- 下一篇:一种成型饲料均匀冷却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