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道路工程路面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45450.9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16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立;金宪辉;潘兴东;秦国彪;李晓龙;郑天罡;杨昕;钱尚进;李丽琴;肖健;李飞;赵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7/02 | 分类号: | E21B7/02;E21B15/00;E21B21/00;E21B21/015;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曹玉清 |
地址: | 650225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工程 路面 打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工程路面打孔装置,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内壁开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底板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立杆,立杆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横杆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底板上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箱,第一调节箱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设置电动推杆、第一电机、第二移动块、保护盖、钻杆、第二移动槽、第二插孔、第二水泵、喷水管和水箱,达到了自动钻孔和对钻孔处喷淋的效果,有效的提升了钻孔效率,并防止钻孔时产生扬尘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道路工程路面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道路工程是指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所从事的工程实体,同其他任何门类的土木工程一样,道路工程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特性。
道路工程施工完毕后,需要对路基路面进行检测是否合格,在检测时,要对路面进行打孔,而现有的打孔装置大多是工人师傅手持电钻对路面进行打孔,为了避免打孔时产生大量扬尘,工人师傅会对打孔处进行喷水处理,但是打孔结束后灰尘与水的混合物会残留在孔内,需要工人人工对孔进行清理,而人工清理和人工打孔效率较慢,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速度。为此,我们提供了道路工程路面打孔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道路工程路面打孔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工程路面打孔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内壁开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箱,所述第一调节箱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调节箱的内壁开设有第一移动槽,所述第一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上表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第一移动块上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移动块底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有收集管,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端与收集管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箱,所述第二调节箱的顶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调节箱的内壁开设有第二移动槽,所述第二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有钻杆,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喷水管,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与喷水管的右侧面固定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立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滑块的内部开设有与螺杆相适配的螺纹,且滑块与螺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横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螺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与支撑块的左侧面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与收集箱的左侧面固定连通,所述收集箱的背面固定连通有排污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箱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面固定连通有注水管,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端与水箱的底面固定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底面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底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移动块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保护盖,所述第一电机位于保护盖的内部,所述保护盖与第一电机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动块底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移动块的一端与第一移动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底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二移动块的一端与第二移动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454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