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对称结构的集装箱专用平车底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46933.0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08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赵寿鑫;张瑞国;杨发先;黄瑞;袁亮;薛海莲;龙建国;陆强;杨璨;刘灿;郦高亮;杨清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02 | 分类号: | B61F1/02;B61F1/08;B61D3/20;B61D4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张堰黎 |
地址: | 62003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结构 集装箱 专用 平车 底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对称结构的集装箱专用平车底架。底架为鱼刺形布局结构,包括端梁、枕梁、中梁、整体式冲击座、护栏和上心盘,位于底架纵向中部两侧设置两组两翼结构的鱼刺形大横梁,大横梁内端与中梁两侧分别组焊连接,外端与护栏螺栓连接;底架纵向一端、枕梁与大横梁之间独立设置一组两翼结构的非对称横梁,非对称横梁内端与中梁两侧分别组焊连接,外端与护栏螺栓连接;各梁的横向外端均设置扭转式全自动旋锁。本实用新型底架可满足用户装载不同的集装箱的要求,全自动旋锁实现了集装箱在集装箱运输车辆上的固定,在不影响装载不同集装箱的前提下,底架采用非对称结构,减少两位大横梁组成,有效地降低了车辆自重,提高载重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货物运输装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尤其属于铁路集装箱运输货车设计制造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非对称结构的集装箱专用平车底架。
背景技术
铁路集装箱运输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先进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具有快速、安全、便捷和便于实现多式联运的特点,在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提高运输供应链的效率和效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着国务运输市场中运输结构的慢慢转变,集装箱成为运输市场主要的发展趋势。
目前,集装箱平车的底架型式复杂多样,根据不同的装箱工况采用不同的结构型式,但现有铁路集装箱运载底架为对称设置结构,只能满足同一集装箱装载运输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非对称结构的集装箱专用平车底架。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对称结构、可适应同时装载不同集装箱的专用平车底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非对称结构的集装箱专用平车底架,底架为鱼刺形布局结构,包括端梁、枕梁、中梁、整体式冲击座、护栏和上心盘,其特征在于:位于底架纵向中部两侧设置两组两翼结构的鱼刺形大横梁,各两翼结构的大横梁内端与中梁两侧分别组焊连接,外端与护栏螺栓连接;底架纵向一端、枕梁与大横梁之间独立设置一组两翼结构的非对称横梁,非对称横梁内端与中梁两侧分别组焊连接,外端与护栏螺栓连接;端梁、枕梁、大横梁和非对称横梁的横向外端均设置扭转式全自动旋锁。
所述端梁位于底架两端部,为沿中梁布置的两翼鱼刺形结构,两翼结构的端梁内端与中梁两侧分别组焊连接,外端与护栏螺栓连接。
所述枕梁平行于端梁并位于端梁内侧,为沿中梁布置的两翼鱼刺形结构,两翼结构的枕梁内端与中梁两侧分别组焊连接,外端与护栏螺栓连接。
所述中梁与端梁交叉处的中梁两端组焊整体式冲击座,中梁与枕梁交叉处上平面安装上心盘。
所述扭转式全自动旋锁安装于集装箱锁座上,闲置时可存放于大横梁两侧的集装箱锁座存放架内。
本实用新型非对称结构集装箱专用平车底架能够解决车辆装载不同的集装箱要求的问题,能够满足装载1个20ft集装箱、2个20ft集装箱、3个20ft集装箱、1个20ft集装箱和1个40ft集装箱或1个40ft、45ft、48ft集装箱各工况要求。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底架的优点是:底架结构采用鱼刺形底架结构,配装在集装箱专用平车上时,车辆的自重约20t,载重为80t,在保证车辆轴重不超过25t的情况下,可满足用户装载不同的集装箱的要求,充分发挥铁道车辆的运载能力,极大的提高了铁路集装箱的运能,具有很大的潜在效益。底架上设置有全自动旋锁,实现了集装箱在集装箱运输车辆上的固定,能在水平方向和垂向同时约束集装箱,有效防止了集装箱的倾覆和意外脱箱,同时全自动旋锁结构简单,不需人工操作,提高了装卸效率。在不影响装载不同集装箱的前提下,底架采用非对称结构,减少两位大横梁组成,有效地降低了车辆自重,提高载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底架俯视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架侧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469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创面修复用负压引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铝型材加工用挤压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