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新型湿化方式的呼吸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47970.3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77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殷梅;王颖;缪微;贾文姬;容伟;伍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16 |
代理公司: |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6 | 代理人: | 杨钊霞 |
地址: | 65010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新型 方式 呼吸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新型湿化方式的呼吸机装置,包括呼吸机本体,所述呼吸机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湿化箱,所述湿化箱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箱,所述储水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远离储水箱的一端贯穿至湿化箱的内腔并与进水箱连通,所述进水箱的内腔设置有筛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储水箱、湿化箱、进水箱、输水管、筛板、浮板、堵块、密封板、设备箱、水泵、进水管、湿化壳、出水管、雾化喷头、出气管、过滤板、连接杆、扇叶、导流板和输气管,解决了现有呼吸机装置湿化效果差的问题,该采用新型湿化方式的呼吸机装置,具备湿化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新型湿化方式的呼吸机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在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氧气本身的湿度很低,长时间吸氧会造成患者呼吸道干燥、鼻粘膜干裂出血、痰液不易咳出等不良后果,因此临床上进行吸氧治疗时一般要先对氧气进行湿化处理,现有的呼吸机的湿化方式将湿化液灌装到呼吸机的湿化瓶中,然后通过湿化瓶的内芯将氧气通过湿化液液面以下后逸出使之得以湿化,最后进入患者呼吸道内,氧气进入湿化液液面以下后快速逸出液面,氧气在湿化液中的滞留时间极短,而且氧气气泡大而又无法分散,氧气与湿化液的单位接触面积很少,因此湿化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人们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新型湿化方式的呼吸机装置,具备湿化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呼吸机装置湿化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新型湿化方式的呼吸机装置,包括呼吸机本体,所述呼吸机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湿化箱,所述湿化箱内腔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箱,所述储水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远离储水箱的一端贯穿至湿化箱的内腔并与进水箱连通,所述进水箱的内腔设置有筛板,所述筛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浮板,所述筛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堵块,所述进水箱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右侧与湿化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设备箱,所述设备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底部贯穿至设备箱的外侧,所述密封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湿化壳,所述水泵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顶部贯穿至湿化壳的内腔并连通有雾化喷头,所述呼吸机本体的右侧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远离呼吸机本体的一端与湿化箱右侧的顶部连通,所述密封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密封板的顶部且位于过滤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扇叶,所述湿化壳的顶部与湿化箱内腔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湿化箱左侧的顶部连通有输气管。
优选的,所述湿化箱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湿化箱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输出端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轮。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右侧连通有注水管,所述进水箱右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密封板顶部的两侧且位于湿化壳的内腔均开设有排水口。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左侧与扇叶的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湿化壳采用聚氨酯海绵模压制成。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正表面设置有液位观察窗,所述湿化箱正表面顶部的左侧设置有观察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储水箱、湿化箱、进水箱、输水管、筛板、浮板、堵块、密封板、设备箱、水泵、进水管、湿化壳、出水管、雾化喷头、出气管、过滤板、连接杆、扇叶、导流板和输气管,解决了现有呼吸机装置湿化效果差的问题,该采用新型湿化方式的呼吸机装置,具备湿化效果好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479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筒灯
- 下一篇:一种蒸压灰砂砖码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