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千兆网的高速通讯总线性能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48522.5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7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邹德文;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森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4 | 分类号: | G01N3/14;G01N3/02;B65H5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尚欣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千兆 高速 通讯 总线 性能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总线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千兆网的高速通讯总线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上端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的一侧水平转动设置有转动盘,转动盘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转动架,底板的上端竖直设置有竖直架,竖直架的一侧竖直滑动设置有滑板,滑板的上端设置有盒,盒体通过滑板和竖直架滑动设置在底板的上侧。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当第三电机带动承托板从滑板的下端移动出来的时候,使得滑板可以在滑槽的内部竖直向下移动,使得滑板的下端接触到线材的上端,进行压力测试,放置不同重量的砝码在盒体的内部,观察线材的弹性形变的效果,来测试线材的刚性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总线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千兆网的高速通讯总线性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总线是计算机各种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按照计算机所传输的信息种类,计算机的总线可以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分别用来传输数据、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总线是一种内部结构,主机的各个部件通过总线相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相应的接口电路再与总线相连接。
总线在生产制造完成的时候,需要进行线路的检测,在检测的时候,由于线材的长度是很长的,有的时候,需要操作人员手动的将线材进行缠绕,这样的话就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线材的硬度测试的时候,无法准确的得知多少重量会让线材形成形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千兆网的高速通讯总线性能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千兆网的高速通讯总线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分别竖直设置有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的一侧水平转动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转动架,所述底板的上端竖直设置有竖直架,所述竖直架的一侧竖直滑动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上端设置有盒体,所述盒体通过滑板和竖直架滑动设置在底板的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转动架的后端与转动盘的前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杆的上部水平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杆的上部水平转动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后端与转动盘的前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侧设置有从动轮,所述转动盘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转动架转动设置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转动设置有主动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直架的一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板通过滑槽滑动设置在底板的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直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设置有承托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人员将待检测的线材的一端放置在第一转动杆的上面,线材的另一端缠绕在转动架的外端,当转动架带动线材进行转动的时候,使得线材能够快速的缠绕起来,无需操作人员手动的进行缠绕,减小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在盒体的内部可以放置砝码,当第三电机启动的时候,使得第三电机带动承托板在底板的上端水平转动,当承托板转动到滑板的下端时候,使得承托板起到支撑效果,当第三电机带动承托板从滑板的下端移动出来的时候,使得滑板可以在滑槽的内部竖直向下移动,使得滑板的下端接触到线材的上端,进行压力测试,放置不同重量的砝码在盒体的内部,观察线材的弹性形变的效果,来测试线材的刚性强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森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埃森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485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