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止动垫圈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49422.4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38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曹国辉;吴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航森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43/00 | 分类号: | F16B43/00;F16B3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张显琴 |
地址: | 563300 贵州省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垫圈 | ||
本申请公开了垫圈技术领域的一种止动垫圈,包括橡胶环和金属环,金属环位于橡胶环内,且金属环与橡胶环同轴,金属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根倾斜的金属针,金属针的针尖穿过橡胶环的下表面位于橡胶环外,多根所述金属针在金属环上呈环形状排列,且多根金属针的针尖朝向逆时针方向。本方案通过金属环与橡胶环相互配合,在金属环的下表面设置倾斜的金属针,通过倾斜的金属针的弹性增加螺母拧紧后,橡胶环对螺母抵持力,进而就增加了螺母和螺栓的螺纹之间的摩擦力,所以就减小了螺母松动的可能性。通过在金属环下表面环设的多根金属针,进行抵持卡死,防止螺母转动,就达到了防止螺栓螺母松动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垫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止动垫圈。
背景技术
紧固件,用于联接和紧固零部件的机械标准件,其中,螺母为常用紧固件,螺母与螺栓或螺杆拧在一起用来起紧固作用的零件,但是螺母与螺栓在配合使用在一些会抖动的机械上时,由于机械的不断抖动,螺母与螺栓会出现微小的位移,当这一微小的位移不断的积累时,就会出现螺母的转动角度过大,导致螺栓和螺母松动,严重的甚至导致螺栓和螺母脱落,进而可能导致机械在运行时发生故障,因此在使用螺栓螺母时通常增加一个橡胶环圈,通过橡胶环圈的弹性对螺栓螺母提供一个与其紧固方向相反发的弹力,增加螺栓与螺母螺纹相互接触的抵持力,因此就增大了两个零件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螺栓螺母在因为长时间的抖动而出现反向转动而松动的情况,但即使靠垫圈进行紧固防止螺栓螺母松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抖动同样会出现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止动垫圈,以解决现在的垫圈在抖动的环境中依然可能会出现导致螺栓螺母松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止动垫圈,包括橡胶环和金属环,金属环位于橡胶环内,且金属环与橡胶环同轴,金属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根倾斜的金属针,金属针的针尖穿过橡胶环的下表面位于橡胶环外,多根所述金属针在金属环上呈环形状排列,且多根金属针的针尖朝向逆时针方向。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螺栓螺母进行紧固时,将止动垫圈套在螺栓上,然后套上螺母逆时针转动进行拧紧时,螺母在螺栓上下移进行紧固,当螺母与止动垫圈接触后,螺母顺时针转动并下移时带动橡胶环随螺母一起转动,当橡胶环转动时带动金属环转动,金属环转动时带动其下表面倾斜设置的金属针转动,由于多根金属针在金属环的下表面上呈环形状排列,且多根金属针的针尖朝向逆时针方向,所以螺母顺时针转动并下移的带动金属针一同下移并顺时针转动,螺母拧紧后金属针和橡胶环受到螺母的压迫,此时金属针紧贴橡胶环的下表面。在长时间抖动,螺母出现反向转动松动时,由于橡胶环受到螺母的压迫产生形变,使得螺母的下表面陷入到橡胶环中,所以螺母反向转动时带动橡胶环转动,橡胶环转动时带动的金属环转动,金属环转动时带动金属针转动,由于金属针为倾斜设置,且金属针的针头朝向逆时针方向,所以螺母逆时针转动时,金属针的针头会插入到紧固部件的表面,然后形成抵持防止螺母继续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方案通过金属环与橡胶环相互配合,在金属环的下表面设置倾斜的金属针,通过倾斜的金属针的弹性增加螺母拧紧后,橡胶环对螺母抵持力,进而就增加了螺母和螺栓的螺纹之间的摩擦力,所以就减小了螺母松动的可能性。2、通过在金属环下表面环设的多根金属针,通过将金属针的针头的方向逆时针设置,那么螺母松动时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金属针的针头插到紧固部件的表面,进行抵持卡死,防止螺母转动,就达到了防止螺栓螺母松动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所述橡胶环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纹。其目的是,通过防滑纹增加橡胶环与螺母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螺母转动时带动橡胶环转动。
进一步,所述橡胶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粘贴层。其目的是,通过粘贴层使得橡胶环粘贴到螺母上,以保证螺母转动时会带动橡胶环转动。
进一步,所述橡胶环的下表面环设有多条凸痕。其目的是,通过凸痕增加橡胶环与紧固部件之间摩擦力,减小螺母带动橡胶环转动,进而出现松动的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航森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遵义航森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494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式铜转炉烟灰提取铋设备
- 下一篇:一种内循环二流体蚀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