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顶撑扩大头锚固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54603.6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15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韩移胜;韩宇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隆裕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10 | 分类号: | E02D31/10;E02D31/12;E02D5/74 |
代理公司: | 武汉瀛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55 | 代理人: | 朱诗恩 |
地址: | 430065 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扩大 锚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顶撑扩大头锚固件,包括:锚体、锚杆、顶头、活动受力杆,所述锚体呈中空状,所述锚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爪;所述锚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锚杆通过内外螺纹旋拧在所述锚体的顶部;所述顶头设置在所述锚体内的所述锚杆的底部;所述活动受力杆可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顶头下方的所述锚体的侧壁上且一端伸入所述锚体内;其中,当固定所述支撑爪并旋转所述锚杆时,所述顶头可向下移动使得所述活动受力杆朝远离所述锚体的中心线的方向移动而张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顶撑式锚固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施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基坑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旋转顶撑扩大头锚固件。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海景房、湖景房等成为市场热捧的对象,市场对建筑物的抗浮要求越发严格。目前,建筑抗浮往往采用抗浮锚杆法,即在杆体端部安装一个椎体锚头,利用端部椎体锚头与周围浆体的机械咬合力来抵抗上浮力。具体施工工艺为:首先,用机械钻孔,直到深入岩层3~3.5米,然后在孔底形成扩孔;然后,在杆体上套上扩胀套筒,并将杆体底部加工成锥形;之后,将杆体放入孔底,然后施压扩胀套筒张开;最后,在底部灌入结构胶,紧接着进行二次注浆。现有的抗浮锚杆浮存在以下缺点:一、需要将杆体底部加工成锥形,操作流程复杂,且费时费力;二、需要套上扩胀套筒,并且需要对扩胀套筒进行加压以使扩胀套筒胀开成锥形,如此,工艺过程繁杂,工期过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旋转顶撑扩大头锚固件,包括:
锚体(1),所述锚体(1)呈中空状,所述锚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爪(11);
锚杆(2),所述锚杆(2)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锚杆(2)通过内外螺纹旋拧在所述锚体(1)的顶部;
顶头(3),所述顶头(3)设置在所述锚杆(2)的底部;
活动受力杆(4),所述活动受力杆(4)可左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锚体(1)的侧壁上且一端伸入所述锚体(1)内;
其中,当固定所述支撑爪(11)并旋转所述锚杆(2)时,所述顶头(3)可向下移动使得所述活动受力杆(4)朝远离所述锚体(1)的中心线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顶头(3)呈倒置的圆锥状或棱锥状,位于所述锚体(1)内的所述活动受力杆(4)的端面呈向下倾斜状以与所述顶头(3)的相对应的侧壁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受力杆(4)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活动受力杆(4)呈对称分布在所述锚体(1)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锚体(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锚杆(2)的内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锚体(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锚杆(2)的内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顶撑扩大头锚固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施工方便。在锚固件下放至孔底后,支撑爪抵接在孔底上,旋转锚杆,使得顶头向下移动,顶头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作用于活动受力杆,使得活动受力杆朝远离锚体的中心线的方向移动而张开,与浆体握裹在一起形成锚固端产生较大的抗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顶撑扩大头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锚固件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锚体;11、支撑爪;2、锚杆;3、顶头;4、活动受力杆;5、围护桩;6、冠梁;7、锚具;8、锚索钻孔;9、锚索钻孔扩大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隆裕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隆裕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546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工程用电力控制柜
- 下一篇:一种安全性高的卫星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