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58554.3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59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贺凡波;杨昌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5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徐家升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手机 无线 充电 系统 接收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器,包括线圈部件壳体、手机壳体,所述线圈部件壳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分别设有齿轮一和齿轮二,所述齿轮一固定连接有连杆一,所述齿轮二通过连杆二与连杆三活动连接,所述连杆三通过齿轮三与固定块活动连接,所述连杆一固定连接有夹块。本实用新型中,将手机壳体放置在启动块上,由于启动块与固定块固定连接,带动固定块向下移动,固定块带动连杆三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连杆一和连杆二发生自适应的转动,连杆一逆时针转动,即可带动夹块夹紧手机壳体,解决了现有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接收器没有固定装置导致充电时手机易发生晃动甚至掉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器。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又称非接触式感应充电,其利用近场感应,将能量由供电设备传至用电装置,用电装置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进行供电。由于充电器(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之间是以电感耦合的方式传输能量,二者之间不需要使用电线连接,即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均不必外加导电结点。
现有的无线充电技术基本原理有三种:电磁感应式、核磁共振和无线电波式。然而利用三种不同的原理分别进行无线充电时,在用于车载手机无线充电的接收器上没有设置可以固定手机的装置,在车辆经过颠簸的路段或者急刹时,手机易发生晃动,严重的会从接收器上掉落,造成手机的损坏,也会造成降低充电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手机容易从接收器上掉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器,包括线圈部件壳体、手机壳体,所述线圈部件壳体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分别设有齿轮一和齿轮二,所述齿轮一固定连接有连杆一,所述齿轮二通过连杆二与连杆三活动连接,所述连杆三通过齿轮三与固定块活动连接,所述连杆一固定连接有夹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齿轮一、齿轮二、齿轮三均设有两个且关于固定板中心对称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夹块外部套设有缓冲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块端部设有启动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齿轮一与齿轮二啮合,所述两个齿轮三啮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两个齿轮二啮合。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将手机壳体放置在启动块上,由于启动块与固定块固定连接,带动固定块向下移动,固定块带动连杆三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连杆一和连杆二发生自适应的转动,连杆一逆时针转动,即可带动夹块夹紧手机壳体,解决了现有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接收器没有固定装置导致充电时手机易发生晃动甚至掉落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可对不同尺寸及不同品牌的手机进行固定,适用性好,同时设置的缓冲垫可保护手机在固定时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收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收器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585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电机噪音的声学包结构
- 下一篇:一种洗发水专用包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