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62171.3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7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裴小雨;刘志国;孙茂;宋艳辉;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4 | 分类号: | F01M11/04;F01M11/03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油结构,包括空心的机油承接部,其设置在油气分离装置的下游,以引入经油气分离装置分离的机油并盛装;于机油承接部上设置有回油孔,用以排出盛装于机油承接部内的机油,还安装设置有弹性的封堵部,封堵部于自然状态下密封覆盖回油孔,并于机油承接部内机油量达到阈值时弹性变形,以构成回油孔至少部分的暴露。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油结构简洁方便,回油顺畅,方便使机油富集回流,提升机油的利用率,且具备较好的反向密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排油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会从燃烧室内产生许多废气及未完全燃烧的气体进入发动机曲轴箱内,为提升燃油经济性及保护环境,该部分气体需重新循环参与燃烧。由于发动机内部有大量机油参与润滑,重新参与燃烧的气体中会携带大量不同直径的机油颗粒,需经过油气分离系统,过滤掉气体中的机油,以防止机油参与燃烧损坏发动机。
不论汽车采用何种形式的油气分离器,均需保证分离后的机油能快速、顺畅的流回油底壳,重新参与润滑。目前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一般采用膜片式或金属弹片式的的排油结构,二者均布置在油气分离结构的下游,用以对油气分离后的机油排出。
上述膜片式结构因受回油孔结构以及安装匹配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期使用下,容易被割伤,严重时,导致膜片脱落,从而影响排油结构的正常使用;而金属弹片式的排油结构其弹性大小的一致性无法有效保证,弹性大时,无法顺畅回油,导致发动机窜油,弹性小时,无法有效的反向密封,存在未经分离的气体进入燃烧室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排油结构,以提升油气分离后的机油的排油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排油结构,包括:
空心的机油承接部,设置在油气分离装置的下游,以引入经油气分离装置分离的机油并盛装;
回油孔,设置在所述机油承接部上,以排出盛放于所述机油承接部内的机油;
弹性的封堵部,安装设置在所述机油承接部上;所述封堵部于自然状态下密封覆盖所述回油孔,并于所述机油承接部内机油量达到阈值时弹性变形,以构成所述回油孔至少部分的暴露。
进一步的,所述封堵部为罩扣在所述回油孔上的伞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封堵部被构造为橡胶材质制成的膜片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机油承接部具有向下延伸且底部封闭设置的第二壳体,所述回油孔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壳体底部的一侧。
进一步的,于所述回油孔所在处的所述第二壳体上,固定设有向所述第二壳体外部延伸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封堵部定位套设在所述安装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回油孔被设置为环所述安装部间隔设置的多个。
进一步的,于多个所述回油孔外围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贴合面,于所述封堵部的自由端设有外翻设置的贴合部;于所述封堵部的自然状态下,所述贴合部密封贴合在所述贴合面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封堵部和所述安装部的结合处,设有一体成型于所述封堵部的、向所述回油孔延伸并周向密封包裹在所述安装部上的密封筋。
进一步的,于所述安装部上固定有阻挡部,以构成所述封堵部沿所述安装部延伸方向移动的阻挡。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具有靠近所述回油孔以安装所述封堵部的第一安装部,以及固连所述第一安装部而远离所述回油孔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相交处形成限制所述阻挡部移向所述回油孔的限位阶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621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站的混凝土结构的钢筋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减速器用降噪防尘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