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实时通讯潜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69146.8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6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春;赵玮;田川;田纪伟;管延锋;秦承志;汪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2/00 | 分类号: | B63B22/00;G01D21/02;H04B7/185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实时 通讯 | ||
1.一种智能实时通讯潜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潜标包括海面实时通讯浮标、2组感应耦合温盐链、重力锚、感应耦合通讯缆和通过所述感应耦合通讯缆依次连接的子浮体、主浮体I、主浮体II、感应耦合深海海流与温盐测量单元和并联释放器,所述海面实时通讯浮标位于海面以上通过RS485总线或感应耦合通讯缆与子浮体连接,所述重力锚设置在所述通讯潜标底部与并联释放器连接,海面实时通讯浮标由卫星通讯天线、卫星通讯数据处理及存储模块、供电电池、浮体和主框架组成;子浮体上安装有温盐深传感器和第一数据与控制电子仓;主浮体I上安装有第一上打和下打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多个定时卫星通讯浮标、定时释放装置和第二数据与控制电子仓;主浮体II上安装有第二上打和下打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和第三数据与控制电子仓;感应耦合温盐链由多台间隔一定距离夹持到感应耦合通讯缆上的感应耦合温盐深传感器、感应耦合温深传感器和感应耦合温度传感器组成,2组感应耦合温盐链分别设置在子浮体与主浮体I和主浮体I与主浮体II之间,所述第一数据与控制电子仓、第二数据与控制电子仓和第三数据与控制电子仓均具有收集和储存数据功能且彼此间通过感应耦合通讯缆进行数据传递,所述第二数据与控制电子仓通过数据传输缆与多个定时卫星通讯浮标分别连接实现数据传输与控制,所述通讯潜标以实时通讯链路优先,通讯潜标所采集的数据通过感应耦合通讯缆传输至海面实时通讯浮标,进而通过通讯卫星传输至岸基站,当岸基站检测到实时通讯链路中断或有误时,智能切换主浮体I动作,潜标数据进行定时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实时通讯潜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浮体位于水面以下50-60米位置处,所述第一数据与控制电子仓储存通讯潜标观测仪器设备的观测数据,将数据通过RS485总线或感应耦合通讯缆传输至海面实时通讯浮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实时通讯潜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浮体I位于水面以下500-600米位置处,所述第一上打和下打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通过数据传输缆与所述第二数据与控制电子仓连接,所述定时释放装置与多个所述定时卫星通讯浮标分别通讯连接,所述第一数据与控制电子仓和感应耦合温盐链上的各类传感器通过感应耦合通讯缆与第二数据与控制电子仓连接实现信息和指令互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实时通讯潜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浮体II位于水面以下1500-1600米位置处,所述第二上打和下打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通过数据通讯缆与所述第三数据与控制电子仓连接,第三数据与控制电子仓通过感应耦合通讯缆与第二数据与控制电子仓连接实现信息和指令互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实时通讯潜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耦合深海海流与温盐测量单元由海流计和感应耦合温盐深仪组成,位于水面以下2000米以深位置处,根据通讯潜标观测需求可在不同深度处设置多组所述感应耦合深海海流与温盐测量单元,所观测数据通过感应耦合通讯缆传输至第三数据与控制电子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实时通讯潜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耦合温盐链位于水面以下50-1500米位置处,所述感应耦合温盐链上挂载的感应耦合温盐深传感器、感应耦合温深传感器和感应耦合温度传感器通过感应耦合通讯缆接收所述第二数据与控制电子仓指令进行工作和数据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实时通讯潜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耦合温盐链、第一上打和下打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第二上打和下打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和深海海流与温盐测量单元共同实现全水深温度、盐度和流速剖面的测量,所述感应耦合温盐链实现1500米以浅的温度和盐度剖面测量,所述深海海流与温盐测量单元实现2000米以深的深海温度、盐度剖面和流速剖面的测量,第一上打和下打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实现1000米以浅的流速剖面的测量,第二上打和下打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实现1000-2000米的流速剖面的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6914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备箱散热装置及智能驾驶车辆
- 下一篇:一种毛球抓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