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丝筒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桌面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69729.0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63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邱明波;施涛;卢攀;赵锦超;沈理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7/02 | 分类号: | B23H7/02;B23H11/00;B23Q1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施昊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丝筒 往复 电火花 切割 桌面 机床 | ||
1.一种双丝筒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桌面机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以及与第一横杆(1)和第二横杆(2)处在同一平面的第一竖杆(3);
线切割机构,包括钼丝(4)以及依次通过钼丝(4)连接的第一丝筒(5)、第二丝筒(6)、进电导轮(7)、第一导丝器(8)、第二导丝器(9)、张力检测装置(10);
定位加工机构,包括x轴移动组件(11)、y轴移动组件(12)以及定位夹具(13),所述x轴移动组件(11)设置在第一横杆(1)上,所述y轴移动组件(12)设置在x轴移动组件(11)上,所述定位夹具(13)与y轴移动组件(12)连接并且所述定位夹具(13)位于第一导丝器(8)与第二导丝器(9)之间;
控制机构,包括线切割电机控制盒与定位电机控制盒,所述线切割电机控制盒与定位电机控制盒内均设有直流开关电源、M3S主板以及含DM320和DM420在内的驱动器;
其中,所述第二导丝器(9)、张力检测装置(10)设置在第一横杆(1)上,所述进电导轮(7)、第一导丝器(8)设置在第二横杆(2)上,所述第一丝筒(5)、第二丝筒(6)分别通过传动杆设置在第一竖杆(3)上,所述线切割电机控制盒与定位电机控制盒均设置在位于框架底部的电机控制箱(14)内;所述线切割机构还包括与第一丝筒(5)传动连接的第一同步电机(15)、与第二丝筒(6)传动连接的第二同步电机(16);所述机床底部设有水箱(17),所述水箱(17)内设有水泵(18),所述机床顶部设有脉冲电源(19)和显示屏(20);所述脉冲电源(19)一极与定位夹具(13)上的工件(36)电连接,另一极与进电导轮(7)电连接以形成机床加工的闭环放电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丝筒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桌面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移动组件(11)包括x轴移动导轨(21)、x轴移动电机(22)、x轴移动副(23),所述y轴移动组件(12)包括y轴移动导轨(24)、y轴移动电机(25)、y轴移动副(26),其中,所述y轴移动导轨(24)与x轴移动副(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丝筒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桌面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夹具(13)通过第一连接件(30)与y轴移动副(26)连接,且所述定位夹具(13)为平口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丝筒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桌面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竖杆(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丝筒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桌面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电机(15)与第一丝筒(5)通过第一同步带(37)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电机(16)与第二丝筒(6)通过第二同步带(38)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丝筒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桌面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丝器(8)包括第一导轮(39)和第一喷水板(27),所述第二导丝器(9)包括第二导轮(40)和第二喷水板(28),所述第一喷水板(27)、第二喷水板(28)设置在第一导轮(39)与第二导轮(40)之间,所述第一喷水板(27)通过第二连接件(31)与第二横杆(2)连接,所述第二喷水板(28)通过第三连接件(32)与第一横杆(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丝筒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桌面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内设有加工防水外壳(29),所述加工防水外壳(29)位于机床加工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丝筒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桌面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电导轮(7)通过第四连接件(33)安装在第二横杆(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丝筒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桌面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检测装置(10)包括第三导轮(34)和张力传感器(35),所述张力传感器(35)与第一横杆(1)连接,所述第三导轮(34)安装在张力传感器(35)的检测端且所述钼丝(4)卷绕在第三导轮(3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丝筒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桌面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床加工的工件(36)为厚度100mm以内的金属板或硅,所述框架的大小范围在400mm×300mm×500mm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6972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