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72100.1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16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胜;荣辉;常龙新;陈彦亭;陈越;黄海鹏;李志鹏;贲勇;曾莉;胡文剑;刘梅;蔡晨光;冯相印;刘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E21D9/0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陈长庚 |
地址: | 06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水 矿山 水泵房 治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其包括导硐巷道和多个长探注浆孔,所述导硐巷道设置在待建永久水泵房的中间位置且导硐巷道的长度方向与水泵房的长度方向一致,多个长探注浆孔的始端分布在导硐巷道端部的底板、帮及拱部,末端向导硐巷道外侧倾斜并指向水泵房方向。本实用新型采用小角度长探注浆孔注浆与大角度加强注浆孔注浆作业相结合的涌水治理方法,可有效封堵水泵房周边地下水,加固破碎围岩,避免井下突发涌水造成淹井事故,降低后期涌水治理和围岩加固难度,保证永久排水系统的快速形成,提高水泵房的工程质量。相比较于其他治水方式,该实用新型还能保证硐室的光面爆破质量,后期硐室的砌筑施工更为安全、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大水矿山的水泵房治水结构,属于采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露天矿山资源的日渐匮乏,更多矿石的开采逐渐转为地下。建设地下矿山往往需要穿过第四系含水层和基岩裂隙,而且还有可能遇到破碎断层。在地下矿山的掘进过程中常常出现涌水,这给矿山建设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探水注浆是井下治水的一种有效方式,尤其是在永久排水系统形成之前,探治水作业不可缺少。在水泵房等大断面硐室的掘进过程中,由于此时井下排水系统还未形成,排水能力有限,突发涌水往往会造成灾害性的后果,因此大水矿山基建期水泵房的治水方法尤为重要。
在规模较大的大水矿山中,完全疏干裂隙及破碎带中的涌水,无论从生态、技术以及经济角度都显得不现实,为了降低涌水压力对矿井安全的影响,矿山建设过程中一般采用“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施工方式。传统水泵房施工一般采用阶梯式分层掘进方式,但是对于大水矿山,由于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涌水的释放提供了泄压空间,不仅增加了后期治水难度,而且也会延缓井下永久排水系统的形成。同时,对于破碎围岩下的水泵房,提前揭露大断面硐室不仅增加了井下施工的安全风险,也极易发生突发涌水造成淹井事故。因此设计一种安全可靠的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以有效封堵水泵房周边地下水,加固破碎围岩,降低后期涌水治理和围岩加固难度,提高水泵房的工程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构成中包括导硐巷道和多个长探注浆孔,所述导硐巷道设置在待建永久水泵房的中间位置且导硐巷道的长度方向与水泵房的长度方向一致,多个长探注浆孔的始端分布在导硐巷道端部的底板、帮及拱部,末端向导硐巷道外侧倾斜并指向水泵房方向。
上述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构成中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永久水泵房顶部和两侧的加强注浆孔,所述加强注浆孔的首端布置在永久水泵房断面的轮廓线上,加强注浆孔与永久水泵房长度方向的夹角大于长探注浆孔与导硐巷道的长度方向的夹角。
上述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所述加强注浆孔设置多排,每排加强注浆孔的开孔间距为5m。
上述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所述长探注浆孔与导硐巷道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2~5°。
上述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所述加强注浆孔与永久水泵房长度方向的夹角为29°~48°。
上述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所述长探注浆孔的孔深为50m。
上述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所述加强注浆孔的孔深为15m。
上述大水矿山水泵房的治水结构,所述长探注浆孔和加强注浆孔的开孔直径均为108mm,钻进直径为9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721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