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式医废焚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77146.2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7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赵联逄;孟庆;王敏;裴雪梅;张静;周渊博;刘淼;李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和荣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F23G5/08;F23G5/44;F23J15/02;F23J15/06;B60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赵万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昌平区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式医废 焚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式医废焚烧系统,包括一燃室和二燃室,还包括冷却器、双流体喷嘴和第一反应器,所述冷却器水平放置,所述冷却器与所述燃烧室通过烟道连接,所述双流体喷嘴在所述冷却器靠近所述燃烧室的一端固接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反应器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反应器支撑在所述冷却器之上,并与所述冷却器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端通过烟道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器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端设置双流体喷嘴,所述第一反应器靠近燃烧室的一端通过烟道依次连接第二反应器和布袋除尘器。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烟气冷却效果和脱酸中和反应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废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式医废焚烧系统。
背景技术
医废即医疗废物,其具体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日常生活中医废需要经过处理后才可排至室外,现有技术中的处理流程一般是先将医废在焚烧炉内集中焚烧,然后将焚烧后产生的烟气导入冷却塔以对烟气进行冷却降温,由于焚烧后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氟化氢、氯化氢和二氧化硫等),所以烟气在经过冷却塔后,需要进入反应塔以中和烟气中的酸性气体,最终将经过反应塔中和的烟气即可排至大气中。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塔和反应塔在使用时均为立式状态,医废焚烧后的烟气在处理过程中,烟气会从冷却塔的顶部进入然后向下流动从冷却塔低部流出,该过程中冷却塔顶部会喷出冷水以对烟气进行降温,上述冷却塔喷出的液体由于喷射压力和重力原因会快速降落。在撬装系统中,由于高度受限,采用立式冷却塔使得液体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烟气接触,直接喷射到冷却塔底部,继而对烟气的降温会造成影响,造成冷却塔湿底以及流水现象。同理,采用立式反应塔也会因此造成降温效果不好、湿底或流水现象,并且影响脱酸效果,另外采用单级干法脱酸或者半干法脱酸,脱酸效率有限很难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式医废焚烧系统,在灵活机动处理医废的同时,具有提高烟气冷却效率和烟气脱酸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车载式医废焚烧系统,包括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冷却器、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和双流体喷嘴,所述冷却器水平放置,所述冷却器与所述燃烧室通过烟道连接,所述双流体喷嘴在所述冷却器靠近所述燃烧室的一端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反应器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反应器与所述冷却器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端通过烟道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器通过烟道与第二反应器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之间的烟道上设置活性炭给料装置和反应剂给料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燃烧室内焚烧医废时,产生的烟气会先进入冷却器内,此时双流体喷嘴能够沿冷却器的轴向喷射出冷却水,并将其雾化,因为有足够的长度,水雾能够与烟气更加充分的接触,继而快速蒸发,以迅速带走烟气大量的热量,因此可提高烟气冷却的效率。烟气后续进入第一反应器,通过双流体喷嘴喷入碱性溶液,并有效雾化,在以中和掉烟气中的酸性物质的同时适当降低烟气温度,然后进入第二反应器,并在第二反应器入口烟道通过活性炭给料装置和反应剂给料装置加入反应剂粉和活性炭粉,在第二反应器内,烟气与反应剂粉反应,进一步脱除烟气中的酸性物质,活性炭粉脱除烟气中的二噁英和重金属,然后进入布袋除尘器除尘,最终排至大气中。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性炭给料装置包括活性炭仓和喷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能够吸附烟气中重金属和二噁英等有毒物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剂给料装置包括反应剂仓和喷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剂进而能够进一步对烟气中的酸性物质进行中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和荣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和荣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771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物生产LED光源用散热结构
- 下一篇:功率半导体的多功能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