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户外投光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77474.2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40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陈铭江;颜克文;李骏;孙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诺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1/10;F21V5/04;F21V17/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李品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户外 投光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户外投光灯,属于灯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投光灯防眩光都只单独采用一层蜂窝状的防眩光网,其防眩光效果差等问题,一种户外投光灯,包括灯体和支架,灯体包括灯罩和设置于灯罩内的灯珠,灯体设置有供光透出的透镜,透镜和灯珠之间的距离为6‑18cm,灯珠还设置有防眩光架,防眩光架包括外壁和内壁,外壁固定在灯珠的前部,外壁围绕灯珠前部的边缘,外壁为厚度小于外壁高度的薄壁设置,内壁设置在外壁内。本实用新型具有防眩光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户外投光灯。
背景技术
眩光是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的亮度分布,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视野内产生人烟无法适应之光亮感觉,可能引起厌恶、不舒服甚或丧失明视度。眩光是引起视觉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地灯为例,地灯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光源。地灯又称为埋地灯或藏地灯,是镶嵌在地面上的照明设施,用于为地面或者地面上的植被提供照明。由于采用的光源和透镜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眩光。
现有的投光灯防眩光都只单独采用一层蜂窝状的防眩光网,其防眩光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户外投光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户外投光灯,包括灯体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体包括灯罩和设置于灯罩内的灯珠,所述的灯体设置有供光透出的透镜,所述的透镜和灯珠之间的距离为6-18cm,所述的灯珠还设置有防眩光架,所述的防眩光架包括外壁和内壁,外壁固定在灯珠的前部,外壁围绕灯珠前部的边缘,所述外壁为厚度小于外壁高度的薄壁设置,所述内壁设置在外壁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沉式设计,透镜和灯珠之间的距离为6-18cm之间,灯珠和透镜之间的间距比较大,因为人看投光灯时,是站在投光灯的旁边看的,而灯珠发出的光朝向各个方形散射,透镜在灯珠的上方,用于供光透出。而由于灯珠和透镜之间的间距比较大,灯珠斜向发出的光,大部分打到灯罩的内壁上,被灯罩的内壁挡住,而竖向发出的光,仍从透镜透出。人站在投光灯旁边看时,直接进入人眼睛的光少,从而起到了防眩光的效果。而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防眩光架,该防眩光架的内壁和外壁对光源进行双重防眩光处理。综上,本实用新型既设置了防眩光架,采用防眩光架的内壁和外壁对光源进行双重防眩光,又采用了灯珠下沉式设计,再次起到防眩光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投光灯的防眩光效果好。
优选地,所述的灯体设置有连接臂,所述的支架包括连接柱,所述的连接臂和连接柱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连接件设置有保护垫,所述的保护垫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穿过第一开孔将连接臂和连接柱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的头部压靠在凹槽底部,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头部位于凹槽内。保护垫起到保护连接臂的作用,第一连接件为螺栓,螺栓的头部不会直接压靠在连接臂上,且螺栓的头部位于凹槽内,不会相对于保护垫凸起,从而起到保护螺栓头部的作用,不会被刮蹭到。
优选地,所述的支架还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的第一底座和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底座和第一底座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底座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的第二底座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的第一底座开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的第二连接件穿过第二开孔和螺纹孔旋转连接。第二底座先通过安装孔固定在墙面、建筑物、舞台上等,然后再通过第二连接件将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连接起来,起到方便安装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的内壁和外壁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内壁和外壁为圆形,外壁和内壁的圆心重合。
优选地,所述内壁位于灯珠前部的中心,所述的内壁为与外壁相同的薄壁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诺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诺捷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774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