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床切削液防溢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77501.6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4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梅立丰;宋林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鼎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10 | 分类号: | B23Q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床 切削 溢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床切削液防溢出装置,涉及车床相关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车床主体、防溢筒、收集筒和气缸,车床主体的下部设置有收集腔,收集腔下方的车床主体内固定连接有收集筒,收集筒内固定连接有防溢筒,收集腔一侧的车床主体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气缸,收集筒的外壁上环绕固定有加热丝,收集筒的内部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带动推板移动,能够对第二过滤网上的工件碎屑进行清理,有效避免收集筒顶部的进液口堵塞,使切削液能够顺利的流入收集筒内,在切削液来不及从进液口进入收集筒时,切削液能够通过防溢筒进入收集筒,有效避免切削液溢出,加热丝能够对收集筒内部的切削液进行加热,避免天气较冷时切削液结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床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床切削液防溢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利用车床对工件加工的过程中,通常会利用切削液对车床加工过程中的工件与切削刀之间进行冷却降温,使用后的切削液会随着切削下来的工件碎屑一同落入车床下部的收集腔内,再通过收集腔下方的收集筒对切削液进行收集,现有的车床在使用过程中,切削下来的工件碎屑会堵塞收集筒的进液口,导致切削液从收集腔内溢出,造成切削液浪费,同时切削液在遇到天气较冷的时候容易结冰,影响切削液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工件加工,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床切削液防溢出装置,通过设置防溢筒、加热丝、温度传感器和气缸,解决了现有的车床切削液在使用过程中,切削液容易溢出以及切削液在天气较冷时容易结冰,影响车床正常加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车床切削液防溢出装置,包括车床主体、防溢筒、收集筒和气缸,所述车床主体的下部设置有收集腔,所述收集腔下方的车床主体内固定连接有收集筒,所述收集筒内固定连接有防溢筒,所述收集腔一侧的车床主体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收集筒的外壁上环绕固定有加热丝,所述收集筒的内部固定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顶部与收集腔的内部贯通,所述进液口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大于进液口的口径,能够对进入收集筒内部的切削液进行过滤,避免工件碎屑进入收集筒。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贯穿至车床主体内部的收集腔内,且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位于第二过滤网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防溢筒的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槽,所述进液槽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防溢筒通过支管与收集筒固定连接,所述支管的一端与防溢筒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支管的另一端与收集筒固定连接,支管的一端与防溢筒的内部连通,支管的另一端与收集筒的内部连通,能够使进入防溢筒内部的切削液进入收集筒。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丝与车床主体上的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车床主体上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远离收集筒的一端贯穿车床主体的侧壁,并延伸至车床主体外,所述排液管位于车床主体外的部分套接固定有排液阀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缸和防溢筒,进入收集腔内部的切削液通过收集筒顶部的进液口进入收集筒,同时通过第二过滤网对工件碎屑进行过滤,气缸能够带动推板移动,对第二过滤网上的工件碎屑进行清理,避免第二过滤网堵塞,当切削液来不及从进液口处进入收集筒内时,此时切削液能够通过进液槽流入防溢筒,再由支管从防溢筒内流入收集筒,能够有效避免切削液从收集筒的内部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鼎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鼎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77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