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膨胀的电动车锂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81355.4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84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郑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旗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4 | 分类号: | H01M50/244;H01M50/271;H01M50/502;B08B5/02 |
代理公司: | 福州顺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42 | 代理人: | 陈为志 |
地址: | 350028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盘屿路3***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膨胀 电动车 锂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膨胀的电动车锂电池,其结构包括充电块、封盖、定位凹槽、电极连接块、散热板、机体、支撑脚,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膨胀的电动车锂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多次充电后,需要对充电块内的嵌入槽中的灰尘进行清理的时候,可以反复对外壳顶端上的弹性按压带进行按压,即可推动气体使其经由进气口来到斜喷气槽上,使气体经由接电触头向嵌入槽外的方向喷出,从而对嵌入槽内的灰尘杂物进行吹动清理,通过改进设备的结构,使锂电池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方便的按压气体从充电块的内部吹出,对其内的灰尘进行吹动清理,从而保持充电块充电时良好的导电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膨胀的电动车锂电池,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同时其内结构紧密,具有防膨胀功能,但是现有技术的仍存在以下缺陷:
锂电池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其上的充电块开口处往往处于常开的状态,且在每次充电插入充电插头的时候,易将开口边缘处的灰尘推入至充电块的深处,从而附着在其内的接电触杆上,长期以此随着充电块内的灰尘不断堆积,易使这些灰尘对充电块的导电性能造成影响,不利于锂电池进行充电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膨胀的电动车锂电池,以解决的现有技术锂电池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其上的充电块开口处往往处于常开的状态,且在每次充电插入充电插头的时候,易将开口边缘处的灰尘推入至充电块的深处,从而附着在其内的接电触杆上,长期以此随着充电块内的灰尘不断堆积,易使这些灰尘对充电块的导电性能造成影响,不利于锂电池进行充电使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膨胀的电动车锂电池,其结构包括充电块、封盖、定位凹槽、电极连接块、散热板、机体、支撑脚,所述充电块的底端与封盖的顶端相焊接,所述封盖与定位凹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电极连接块嵌入安装在机体的顶端上,所述机体与散热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脚设于机体的底端上,所述充电块包括外壳、弹性按压带、进气口、导线、斜喷气槽、接电触头、嵌入槽、推气槽,所述弹性按压带嵌入安装在外壳的顶端上,所述进气口与外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线的左端与接电触头的右端相焊接,所述斜喷气槽与外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接电触头设于外壳内,所述嵌入槽与外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推气槽的顶端上设有弹性按压带,所述外壳的底端与封盖的顶端相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连接块位于散热板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块位于定位凹槽的正左方。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按压带为半圆曲块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接电触头与导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斜喷气槽为倾斜的长方体空槽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按压带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具有较好的弹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膨胀的电动车锂电池,通过机体上的支撑脚与封盖上的定位凹槽来将锂电池填装至连接设备内,将接线连接在电极连接块上即可进行使用,在使用一段时间多次充电后,需要对充电块内的嵌入槽中的灰尘进行清理的时候,可以反复对外壳顶端上的弹性按压带进行按压,即可推动气体使其经由进气口来到斜喷气槽上,使气体经由接电触头向嵌入槽外的方向喷出,从而对嵌入槽内的灰尘杂物进行吹动清理,通过改进设备的结构,使锂电池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方便的按压气体从充电块的内部吹出,对其内的灰尘进行吹动清理,从而保持充电块充电时良好的导电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旗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旗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813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