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控车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89438.8 | 申请日: | 2020-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34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玲;王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玲 |
主分类号: | B23B15/00 | 分类号: | B23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张塨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车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数控车夹具,包括底座和第一固定柱,所述底座顶面均匀分布开凿有螺孔,且螺孔为若干组,所述第一固定柱外壁底部开凿有螺纹,所述螺纹对应底座顶面前端左侧相拧合,所述第一固定柱顶端一体成型有圆盘状的底板,所述底板内部开凿有夹持孔,所述夹持孔内拧合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中部焊接有顶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三固定柱和第四固定柱分别对应底座顶面四角拧合,通过顶板和底板夹持板状工件,同时通过第五固定柱再其下方中部进行支撑,有利于对板状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且便于对工件底部进行支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车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数控车夹具。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以及辅助功能,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
目前数控车床内夹具多种,而对板状工件进行加工时,现有夹具难以固定夹持板状的工件,且其底部无支撑,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数控车夹具,有利于对板状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且便于对工件底部进行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车夹具,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车夹具,包括底座和第一固定柱,所述底座顶面均匀分布开凿有螺孔,且螺孔为若干组,所述第一固定柱外壁底部开凿有螺纹,所述螺纹对应底座顶面前端左侧相拧合,所述第一固定柱顶端一体成型有圆盘状的底板,所述底板内部开凿有夹持孔,所述夹持孔内拧合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中部焊接有顶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顶面后端左侧拧合有第二固定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顶面中部拧合有第五固定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顶面后端右侧拧合有第三固定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底座顶面前端右侧拧合有第四固定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数控车夹具,通过第一固定柱和螺孔的设置,通过将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第三固定柱和第四固定柱分别对应底座顶面四角拧合,通过顶板和底板夹持板状工件,同时通过第五固定柱再其下方中部进行支撑,有利于对板状的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且便于对工件底部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数控车夹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数控车夹具的第一固定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固定柱;3、底板;4、顶板;5、螺孔;6、第五固定柱;7、螺纹;8、连接杆;9、夹持孔;10、第二固定柱;11、第三固定柱;12、第四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玲,未经朱建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894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