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酸检测反应管用管帽结构及核酸检测反应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89857.1 | 申请日: | 2020-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95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崔崧;姚永豪;于继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先达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C12M1/3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周强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酸 检测 反应 管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酸反应检测管用管帽结构及核酸检测反应管,包括主管、管帽、管柱;管柱一端位于管帽内侧、另一端设有碗状结构;碗状结构面积大的一面为敞口结构,朝着主管的下端;管柱的长度小于主管的长度,碗状结构与主管底部形成一个密闭内腔。现有情况下,反应试剂加入反应管后,通过震荡时都需要混匀后离心将残留液体离心至管底进行反应。本实用新型通过碗口结构,大大减少试剂混匀时残留管壁,省去离心;对于核酸反应,还可有效降低扩增后气溶胶污染的风险;同时还可将扩增必要成分,如镁离子,独立加入到碗底部,通过小幅震荡混匀即可实现良好的混合效果,避免离心,实现热启动聚合扩增反应,同时为高通量自动化反应提供必要条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反应器具,涉及一种核酸检测反应管。
背景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高灵敏核酸扩增技术,其优点为:敏感度高、特异性强、产率高、重复性好以及快速简便等,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考古学、法医学及体育等领域,并已普及到许多普通实验室,大大简化了传统的分子克隆技术,从而比较容易地对目的基因进行分析、鉴定。
但其缺点如,需将样品制备(核酸提取)、核酸扩增和扩增物检测等操作过程分开进行,需要专业操作人员进行的操作步骤较多且较繁琐,过多的人工操作易造成样品的交叉污染,扩增产物及其他核酸片段的污染,出现检测结果的假阳性等等。这些制约了PCR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其次PCR需要通过不断的变化温度才能实现核酸扩增,因此,热循环仪是不可或缺的设备。然而,由于热循环仪体积大、价格较高,使其在基层的推广和现场检测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因此,陆续出现了不同的等温扩增技术,如链替代扩增(SDA)(Walker GT, LittleMC, Nadeau JG,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2, 89(1):392-396.)、滚环扩增技术(RCA)(Fire A, XuSQ.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95, 92(10):4641-4645)、环介导核酸等温扩增技术(LAMP)(Notomi T, Okayama H, etc. Nucleic AcidsResearch,2000, 28(12):e63.)、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技术(HDA)(Vincent M, Xu Y,Kong H. EMBO Reports, 2004, 5(8):795-800.)、单引物等温扩增(SPIA)(Kurn N, ChenP, Heath JD, et al. Clinical Chemistry, 2005, 51(10):1973-1981.)、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Piepenburg O, Williams CH, Stemple DL, Armes NA. PLoS Biol. 2006;4: e204.)等。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开发了恒温扩增技术的可视化检测方法如实时荧光法、免疫试纸条法、浊度法、比色法以及可视化荧光染料法等。
这些技术与传统PCR相比,反应温度单一,不受热循环仪的制约,正逐渐成为PCR的最佳替代方法。其已经在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食品安全等不同领域中的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致病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检测中。但等温扩增技术同样有着明显的缺点,如前期处理繁琐,反应体系复杂,需要多种引物和酶,检测单一等。
两种检测方法有着共同的缺点,就是试剂容易被污染。污染的主要原因有,标本间交叉污染,标本核酸模板在提取过程中,由于吸样枪污染导致标本间污染,有些微生物标本尤其是病毒可随气溶胶或形成气溶胶而扩散,在操作时比较剧烈地摇动反应管,开盖时、吸样时及污染进样枪的反复吸样都可形成气溶胶,导致彼此间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先达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先达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898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