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轮刹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93024.2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97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于今;蒋大军;杨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朗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55/226 | 分类号: | F16D55/226;F16D65/18;F16D66/00;B64C25/42;F04B17/03;F04B49/08;F04B53/14;F04B53/16;F04B4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张丽霖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轮 刹车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轮刹车系统,包括卡钳组件和机轮刹车片,卡钳组件包括本体、浮动销、弹簧和安装板;本体内设有贯穿本体的通孔,通孔内安装有弹簧,浮动销的另一端穿过弹簧后与安装板固定,浮动销的一端与机轮接触,本体的下部开设有开槽,机轮刹车片位于开槽内;开槽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卡钳刹车片和第二卡钳刹车片,本体内安装有卡钳活塞,本体远离开槽的一端安装有堵头,堵头与卡钳活塞之间形成工作腔。本申请通过弹簧和浮动销的作用使得卡钳组件通过第一卡钳刹车片和第二卡钳刹车片从两侧对机轮刹车片进行摩擦刹车,从而使得刹车速度更快,并且相比于单侧刹车对刹车片的磨损速度也减慢,延长了卡钳刹车片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刹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轮刹车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机上无人驾驶的航空器。它通常由机体、动力装置、飞行控制与管理设备、发射回收设备等组成,能够遥控或自动飞行,既能一次性使用,也能回收、多次使用。它是当今高新技术装备之一,广泛的应用于战场侦查、电子对抗、战后损伤评估、对地攻击等诸多军事行动,是信息化战争必不可少的装备。在民用领域,它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人工增雨、航空遥感、航空测绘、森林防火、海岸线巡逻等领域。
滑跑起阵作为一种常规的无人机起降方式被很多无人机设计者所采用。当无人机在地面滑跑或着陆滑跑过程中需要减速制动时,要用到刹车机构。此外,当起落架两侧的机轮跑偏或制动力不合适时,需要通过调节刹车机构来改变刹车行程,从而达到调节刹车力度和防止刹车跑偏的目的。
现有的无人机在使用单泵钳式刹车时,一般只有单边的卡钳刹车片与机轮刹车片相接触,这样导致刹车的速度慢,当刹车片经过长时间的摩擦后,刹车片的整体磨损速度加快,需要更换刹车片的频次增加,从而严重缩短了刹车片及刹车盘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无人机采用单泵钳式刹车时,单边的卡钳刹车片与机轮刹车片摩擦,导致刹车速度慢且刹车片磨损速度快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提供一种机轮刹车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轮刹车系统,包括卡钳组件和机轮刹车片,所述卡钳组件包括本体、浮动销、弹簧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机轮的机轮轴上,所述本体内设有贯穿本体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弹簧,所述浮动销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弹簧后与安装板固定,所述浮动销的一端与机轮接触,所述本体的下部开设有开槽,所述机轮刹车片位于所述开槽内;所述开槽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卡钳刹车片和第二卡钳刹车片,所述本体内安装有卡钳活塞,所述本体远离所述开槽的一端安装有堵头,所述堵头与所述卡钳活塞之间形成工作腔,所述本体上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工作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堵头的内壁沿堵头的圆轴设有环形的第一凹槽,所述堵头靠近所述卡钳活塞的一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通过在堵头内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这样当卡钳组件刚开始刹车的时候,制动液可以通过进油口流入第一凹槽,在通过第二凹槽流入到工作腔内,实现有效制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钳刹车片和所述第二卡钳刹车片之间设有复位簧,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本体内设有台阶,所述复位簧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组成V型,所述复位簧的一端穿处所述开口,所述第一夹片和所述第二夹片的底部位于所述台阶上。当制动完成后,第一卡钳刹车片失去制动力,弹簧也失去了向右的制动力,复位簧在弹力的作用下将第一卡钳刹车片和第二卡钳刹车片向两侧复位,从而第一卡钳刹车片和第二卡钳刹车片与机轮刹车片分离。
优选的,所述卡钳活塞与所述本体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堵头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为星型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可以防止制动液泄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朗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朗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930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