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罐脱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93592.2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8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泽;王朋飞;梅立涛;周思林;李后乐;赵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吉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罐脱附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碳罐脱附系统,用于汽车,包括碳罐、进气系统和连接所述碳罐、所述进气系统的燃油蒸发管,所述燃油蒸发管上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碳罐中的燃油蒸汽进入所述进气系统。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碳罐脱附系统通过在燃油蒸发管上加设的驱动装置使脱附系统摆脱通过负压驱动的被动脱附方式,在进气系统为正压,即涡轮工作时仍然可以依靠驱动装置实现主动脱附,提高涡轮增压车型燃油蒸汽脱附效率。又通过将驱动装置与汽车ECU相连,可依据车辆工况进行主动的动态调节,实现精准控制,有利于车辆环保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罐脱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六标准的实施和汽车环保要求的逐渐提升,燃油蒸发排放量的控制成为车辆燃油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为减少碳罐饱和导致油气排放入大气的情况,通过发动机进气歧管负压(歧管内压力小于大气压)对碳罐进行脱附冲洗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案。但对于涡轮增压车型,涡轮工作时进气歧管内为正压(歧管内压力大于大气压),无法对碳罐进行脱附,若碳罐脱附性能无法满足排放要求,则需采用特殊的脱附结构。
在国六排放标准下,为解决涡轮增压工作时进气歧管无法进行脱附的问题,现今各大整车厂普遍通过文丘里管结构,利用一根从增压后回到增压前的管路产生的高速气流,带动油气进入进气系统增压前管路,进而进入发动机参与燃烧,这样就实现了涡轮增压器工作时的碳罐脱附冲洗工作。
但由于该结构要依靠增压后的气流作为脱附动力,而涡轮在不同工况下工作时转速变化较大,燃油蒸气实际脱附量较难控制,进入发动机的油气浓度过浓或过稀都不利于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所以该结构的标定难度及工作投入都相对较高。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涡轮增压车型燃油蒸汽脱附效率的碳罐脱附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罐脱附系统,用于汽车,所述汽车包括ECU,所述碳罐脱附系统包括碳罐、进气系统和连接所述碳罐、所述进气系统的燃油蒸发管,所述燃油蒸发管上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碳罐中的燃油蒸汽进入所述进气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与汽车电路相连,所述汽车电路为所述驱动装置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能通过调整驱动功率来控制所述燃油蒸汽进入所述进气系统的总量。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内设限流机构,所述限流机构能封闭所述燃油蒸发管来限制所述燃油蒸汽进入所述进气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ECU相连,所述ECU用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功率及限流机构的开启、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系统包括进气歧管、涡轮,以及位于所述涡轮进气端的低压气管与位于所述涡轮出气端且与所述进气歧管相连的高压气管,所述涡轮用以将空气加压,所述进气歧管与发动机各气缸相连用以为所述气缸分配加压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燃油蒸发管的出气端与所述高压气管或所述低压气管或所述进气歧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空滤,所述空滤与所述低压气管相连,所述空滤用以过滤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涡轮的开启、关闭及运行功率与所述发动机工作状态有关,由所述发动机排气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ECU相连,所述ECU能根据所述涡轮和所述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开启与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吉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吉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935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衣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