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用割炬用割嘴芯套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93761.2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5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蒋振华;张奎;陶欣;李林林;魏银阶;俞正新;孙秀志;常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鼎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42 | 分类号: | F23D14/42;F23D14/02;F23D14/62;F23D14/66;F23D14/70;B23K7/00;B23K7/10 |
代理公司: | 潍坊博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44 | 代理人: | 宫克礼 |
地址: | 26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用割炬用割嘴芯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用割炬用割嘴芯套,包括割嘴主体,所述割嘴主体的前端通过锥面配合固定安装有割嘴芯杆,所述割嘴芯杆的后部一体成型设置有旋流装置;所述割嘴主体的后端设置有与割嘴安装座配合安装的锥形安装体,所述锥形安装体的锥面上设置有安装密封结构;所述锥形安装体上还设置有与预热气混气室连通的进气预混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安装密封结构,在保证良好密封效果的同时还能有效缓冲锥形安装体对割嘴安装座的冲击与磨损,有效降低割嘴安装座的变形量,延长割嘴安装座的使用寿命;并通过增设进气预混结构实现混气气体的多级混合,使得混合气体混合的更加充分、均匀,提高混气气体的预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割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用割炬用割嘴芯套。
背景技术
气体切割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从气割嘴喷射由燃料气体和氧气而混合形成的预热气,燃烧形成的预热火焰对钢板等被切割件进行预热,并向被充分预热后的被切割件喷射切割氧而使母材燃烧,并且利用喷射能量来去除熔融母材、氧化生成物。然后,通过在持续进行气体切割的同时使气割嘴向目标方向行驶,由此能够将被切割件切割为目标形状。
气体切割的燃料气体包括乙炔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乙烯气、氢气等,每种燃料气体具有专用的割嘴,割嘴是割炬的重要部件,对整个割炬的性能影响至关重要。
图5所示为目前常用的机用割嘴结构,包括割嘴外套、割嘴芯杆、割嘴主体三部分组成,割嘴芯杆与割嘴主体之间采用螺纹配合连接,割嘴主体与割嘴外套之间为分体式结构,通过插接方式安装;此外,割嘴主体安装完成后,与割炬配合的锥面之间配合形成气室,为了提高气室的密封性,安装时需要将割嘴主体的锥形面紧紧挤压在与割嘴安装座的锥面内,由于割炬的材质一般也选用铜,割嘴安装座的锥面上会被迫发生变形,而多次拆卸更换后,割嘴安装座的锥面变形量较大,将无法再与割嘴主体的锥形面进行过盈配合实现良好密封效果,导致气体泄露,使用性与安全性均很难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安装密封效果好且不会对割炬配合的锥面造成破坏的机用割炬用割嘴芯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机用割炬用割嘴芯套,包括割嘴主体,所述割嘴主体的前端通过锥面配合固定安装有割嘴芯杆,所述割嘴芯杆的后部一体成型设置有旋流装置;所述割嘴主体的后端设置有与割嘴安装座配合安装的锥形安装体,所述锥形安装体的锥面上设置有安装密封结构;所述锥形安装体上还设置有与预热气混气室连通的进气预混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锥形安装体包括自顶到底依次设置的位于同一锥面上的第一密封锥体、第二密封锥体和第三密封锥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密封结构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锥体、所述第二密封锥体和所述第三密封锥体的外周锥面上的密封圈环槽,各所述密封圈环槽内对应安装有安装座密封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预混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锥体与所述第二密封锥体之间的预热气进气室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锥体与所述第三密封锥体之间的预热气预混室,所述第二密封锥体上贯穿均布有多个将所述预热气进气室与所述预热气预混室连通的第一预热气通道,所述第三密封锥体上贯穿均布有多个将所述预热气预混室与所述预热气混气室连通的第二预热气通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各所述第一预热气通道与各所述第二预热气通道一一对应形成多组预热气通道,同一组预热气通道内对应的所述第一预热气通道与所述第二预热气通道的轴线重合且均竖向设置;所述第二预热气通道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预热气通道的孔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预热气预混室内布置有相互隔开的预热气负压腔,各所述预热气负压腔与各组所述第一预热气通道一对应,同一组的所述第一预热气通道与所述第二预热气通道均与对应的所述预热气负压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鼎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鼎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937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