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违禁品包裹X光检测与条码跟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95604.5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16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高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02;B07C5/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谢伟 |
地址: | 510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违禁品 包裹 检测 条码 跟踪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违禁品包裹X光检测与条码跟踪系统,包括传送机构、感应机构、检测机构、扫描机构以及数据处理设备,所述传送机构穿过感应机构、检测机构以及扫描机构,所述感应机构、检测机构以及扫描机构依次沿传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感应机构、检测机构以及扫描机构均与数据处理设备连接,所述感应机构上设有第一检测识别器,所述检测机构上设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检测识别器与第一控制器连接。该违禁品包裹X光检测与条码跟踪系统能实现自动检测并跟踪违禁品,降低劳动成本,提高自动化程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品检测跟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违禁品包裹X光检测与条码跟踪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快递行业对安检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快递转运时,需要检测包裹是否含违禁品以及对包裹进行条码记录,实现包裹的记录跟踪。由于包裹数量过大,造成了快递安检行业的巨大压力,传统的人工识别以及人工条码记录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长期工作导致疲劳也会造成误检以及登记错误的产生。
目前,违禁品检测与条码检测分别为两条工作线,每条工作线都需要人工处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工作效率,不能实现违禁品的自动检测及跟踪。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违禁品包裹X光检测与条码跟踪系统,能实现自动检测并跟踪违禁品,降低劳动成本,提高自动化程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违禁品包裹X光检测与条码跟踪系统,包括传送机构、感应机构、检测机构、扫描机构以及数据处理设备,所述传送机构穿过感应机构、检测机构以及扫描机构,所述感应机构、检测机构以及扫描机构依次沿传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设置,所述感应机构、检测机构以及扫描机构均与数据处理设备连接,所述感应机构上设有第一检测识别器,所述检测机构上设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检测识别器与第一控制器连接。
将检测物品放置于传送机构上,传送机构传送检测物品依次经过感应机构、检测机构以及扫描机构,感应机构上的第一检测识别器检测到检测物品经过,将检测物品的位置与序列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设备,同时,第一控制器控制检测机构执行检测工作,采集检测物品的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根据分析图像信息数据是否异常进而判定检测物品是否为违禁品,若检测物品为违禁品,扫描机构执行扫描工作,采集检测物品的条码信息,并将条码信息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识别条码信息数据并记录该违禁品的条码信息,实现违禁品条码的自动跟踪;通过传送机构、感应机构、检测机构、扫描机构、数据处理设备以及第一控制器之间的配合工作,实现违禁品的自动化检测及跟踪,降低了劳动成本,并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使检测跟踪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机构包括X光检测设备以及第一信息采集器,所述第一信息采集器以及第一控制器均安装于X光检测设备的外侧壁上,所述X光检测设备上设有检测通口,所述传送机构穿过检测通口。通过X光检测设备对检测物品进行X光扫描检测得到图像信息,将获取的图像信息数据通过第一信息采集器发送至数据处理设备,由数据处理设备分析判定检测物品是否为违禁品,提高检测自动化程度,提高检测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描机构包括条码扫描设备以及第二信息采集器,所述第二信息采集器安装于条码扫描设备的外侧壁上,所述条码扫描设备上设有扫描通口,所述传送机构穿过扫描通口,所述扫描通口与检测通口连通。通过条码扫描设备对违禁品进行条码扫描获取条码信息,将获取的条码信息数据通过第二信息采集器发送至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识别违禁品条码信息数据并记录违禁品的条码信息,实现违禁品条码的自动跟踪,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条码扫描机构是对违禁品进行条码扫描,数据处理设备识别违禁品的条码信息并记录,减轻数据处理设备的工作压力,防止数据处理设备负荷,进而防止违禁品包裹X光检测与条码跟踪系统容易瘫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956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橡胶挤压成型用模具
- 下一篇:一种老年人术后护理用家庭医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