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光伏板防湿斑导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95741.9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7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高雷;王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永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10 | 分类号: | H02S4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庆市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光伏板 防湿 导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板防湿斑导流装置,其包括以直角按同向依次弯折的短竖板、长横板、长竖板、短横板,所述长横板、长竖板的内表面铣挖有若干道导流槽,所述短竖板上铣挖有若干个与所述导流槽匹配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作为所述导流槽的引流口;所述短横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流槽匹配的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作为所述导流槽的出水孔。本导流装置能够减少光伏板上湿斑及尘垢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及光伏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彩钢瓦屋顶光伏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光伏电站上光伏板1根据电站所在地区不同的纬度而设置迎光角,带边框的光伏板遇雨天时,绝大部分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排出光伏板,但是由于下边框10的阻挡,导致少量雨水积存在带边框光伏板下部,从而形成不规则湿斑11。特别是在彩钢瓦屋顶光伏电站上,由于此类光伏板迎光角小,雨水积存更多,湿斑现象更为明显。长期使用后,湿斑与空气中的浮尘结合,形成尘垢遮蔽太阳光,从而降低了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及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光伏板防湿斑导流装置,能够减少光伏板上湿斑及尘垢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及光伏板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光伏板防湿斑导流装置包括以直角按同向依次弯折的短竖板、长横板、长竖板、短横板,所述长横板、长竖板的内表面铣挖有若干道导流槽,所述短竖板上铣挖有若干个与所述导流槽匹配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作为所述导流槽的引流口;所述短横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流槽匹配的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作为所述导流槽的出水孔。
所述导流槽的直径设置为4±0.5mm。
本导流装置可以扣合在太阳能光伏板边框上,其通过毛细作用对边框积水进行引流,并通过出水孔排出,下雨后,可以及时消除太阳能光伏板边框部位积水,从而减少光伏板上湿斑及尘垢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及光伏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4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光伏板防湿斑导流装置包括以直角按同向依次弯折的短竖板20、长横板21、长竖板22、短横板23,所述长横板21、长竖板22的内表面铣挖有若干道导流槽3,所述短竖板20上铣挖有若干个与所述导流槽3匹配的开口槽30,所述开口槽30作为所述导流槽3的引流口;所述短横板23上设置有与所述导流槽3匹配的若干个通孔31,所述通孔31作为所述导流槽3的出水孔。
所述导流槽3的直径设置为4±0.5mm。
如图1、图2、图3、图4可见,本实施例包括以5°~30°迎光角布置的光伏板1,所述光伏板1的下边框10两端平齐。所述下边框10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太阳能光伏板防湿斑导流装置,所述短竖板20的长度与所述下边框10的凸出高度相匹配,所述长竖板22的长度与所述下边框10的厚度相匹配,所述短竖板20与所述长竖板22互相平行,所述长横板21与所述短横板23相平行。所述短竖板20、长横板21、长竖板22、短横板23组成一个不封闭的矩形卡扣,从自由端卡接在光伏板1的下边框10上。所述开口槽30设置在光伏板1的下底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3设置为5道,所述导流槽3直径4mm。
本导流装置以塑胶材质制作,所述短竖板20与所述短横板23之间的开口具备5~10mm的变形量,安装中轻微用力即可将其套扣至光伏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永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永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957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