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杀菌、灭藻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96053.4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4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鲁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瑞桐直饮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济南瑞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68 | 代理人: | 吕艳芹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菌 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杀菌、灭藻水处理装置,包括机体与支撑架,所述机体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滤藻网且滤藻网的两端与机体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机体外侧壁设置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外侧壁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机体远离处理箱的外侧壁设置有集藻箱,所述集藻箱的内部设置有集藻屉。本实用新型中,滤藻网对水中的藻类进行初步过滤,推板在滤藻网表面进行清理,清理下来的藻类推入集藻屉,不需要打开机体就可以进行滤藻网的清理,防止其堵塞,转动板转动,能够加快水体流动循环,紫外线灯对水体进行杀菌灭藻,使消毒进行的更加彻底全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杀菌、灭藻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水进行初步处理过程中,杀菌灭藻是一项主要的工作,藻类及微生物等会影响水质,并对输水管道、容器、设备造成腐蚀、污染和堵塞,严重时还会危害环境与人体的健康;
当前对水进行杀菌灭藻的方法通常是向水中加入化学杀菌剂,但使用化学杀菌剂成本较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使得人工作业的难度增加,同时还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无法进行彻底全面的杀菌,现有的杀菌除藻水处理装置往往结构较为复杂,难以对器材内部滤网进行清理,容易造成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杀菌、灭藻水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体与支撑架,所述机体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机体顶部一侧贯穿连接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位置设置有开关阀,所述机体内部设置有滤藻网,且滤藻网的两端与机体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机体外侧壁设置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外侧壁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贯穿处理箱外壁延伸入内部,且与处理箱远离第二电机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表面套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上方啮合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一端贯穿机体的侧壁延伸入内部且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机体远离处理箱的外侧壁设置有集藻箱,所述集藻箱的内部设置有集藻屉,所述机体顶部远离入水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线圈,所述机体靠近集藻箱的侧壁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封闭板,所述滤藻网的下方设置有第三电机,且第三电机与机体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轴,且第三转动轴与机体远离第三电机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外表面嵌连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两侧的中心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紫外线灯,所述紫外线灯外表面套接有灯罩,且灯罩与转动板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集藻屉外表面设置有把手,所述集藻屉底部呈倾斜设置,所述集藻屉与集藻箱滑动连接,所述集藻屉靠近机体的侧壁呈开口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线圈贯穿机体顶部延伸入空腔内部,所述线圈与封闭板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齿条上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处理箱上下内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齿条与处理箱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软毛刷,且软毛刷与滤藻网上表面相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机体的底部呈“V”型设置,且机体底部中心位置开设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瑞桐直饮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瑞桐直饮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960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