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射增强冷冻除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03942.9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1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郎群英;杨柏;施祖全;高方;王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5B41/00;F25B39/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5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冷冻 除湿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引射增强冷冻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节流阀、引射器、蒸发风机、接水盘、排水管等部件。本实用新型采用引射器作为制冷节流部件,驱动2个蒸发器,其中位于第一蒸发器后方的第二蒸发器具有更低的蒸发温度,因此本引射增强冷除湿系统具有更大除湿量和除湿能效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除湿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引射增强冷冻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蒸汽压缩制冷普遍用于空气除湿,但在该制冷循环方式除湿的过程中,节流装置普遍采用节流降压的方式,冷媒压力势能在节流中被浪费,没有被回收利用,因此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回收高压液态冷媒的势能必将明显提高除湿量。目前可采用的回收高压液态冷媒能量的方式包括机械方式回收,如采用螺杆泵的方式,但在小型除湿机中显然不现实,因此采用引射器方式来回收该能量是最可行的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射增强冷冻除湿系统,利用引射器回收利用制冷循环冷凝器出口的高压液态冷媒的势能,使一部分冷媒产生更低的蒸发压力,从而增加了除湿量;另外由于是回收了能量,因此具有更高的能效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引射增强冷冻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引射器、降压装置,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沿着空气流动方向从前向后串联设置,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通过管路与冷凝器的进口连接,压缩机排出的冷媒进入冷凝器中冷却后形成高压液态冷媒;
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有两路管路,冷凝器出口的第一路管路连接至引射器的工作流体入口,引射器的工作流体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蒸发器的进口连接,由引射器利用高压冷媒的势能将冷凝器第一路管路流出的高压冷媒射入至第一蒸发器,通过第一蒸发器与空气进行换热;
冷凝器出口的第二路管路通过降压装置连接至第二蒸发器的进口,第二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引射器的吸入口连接,冷凝器第二路管路流出的高压冷媒经降压装置降压后再流入至第二蒸发器,通过第二蒸发器对经第一蒸发器换热后的空气再次换热,第二蒸发器流出的冷媒吸入至引射器中,再经引射器射入至第一蒸发器;
第一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压缩机的冷媒回口连接,第一蒸发器流出的冷媒返回至压缩机,完成冷媒循环。
所述的一种引射增强冷冻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接水盘承接于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下方,接水盘通过排水管向外排水。
所述的一种引射增强冷冻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装置为节流阀或毛细管等节流降压装置,并与引射器互相配合对高压液态冷媒降压节流并回收利用高压液态冷媒的势能。
所述的一种引射增强冷冻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共用一个风机,由风机将环境中空气依次经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抽吸送入至环境中。
所述的一种引射增强冷冻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设置于第二蒸发器后方,且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冷凝器共用一个风机,由风机将环境中的空气依次经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冷凝器抽吸后再送回至环境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引射器作为主要节流装置,利用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出口的部分高压冷媒势能作为引射器的动力来源,驱动一部分冷媒在更低的蒸发压力下蒸发,同时,另一部分冷媒仍然在常规蒸发压力下蒸发,因此设置2个蒸发器,为了充分利用热力学换热温差,将更低的蒸发压力对应的第二蒸发器置于第一蒸发器后方,对经过初步降温除湿的空气进行进一步的降温除湿,从而使除湿系统的制冷循环产生更大的制冷量和除湿量,同时具有更高能效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为:
1、不增加额外能量消耗,无多余运动及电控部件,直接利用制冷系统的高压冷媒由引射器驱动,回收高压冷媒所具有的压力势能,用来增加除湿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039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