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神科用分类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04513.3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2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连云玲;于晓婕;薛晓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晟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孔玲珑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神科 分类 垃圾桶 | ||
一种精神科用分类垃圾桶,包括桶体,桶体内部被等分为第一垃圾收纳桶和第二垃圾收纳桶,桶体的中心处设有中心柱,中心柱上套有固定框,固定框内设有挡板,挡板未遮盖部分被等分为第一垃圾入口和第二垃圾入口,中心柱最上方设有轴承,轴承上设有旋转桶盖,旋转桶盖上设有小于挡板大小的开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垃圾桶内部空间均匀等分和对垃圾入口垂直分层从开口到垃圾入口到对应垃圾收纳桶口的设计,达到了垃圾在进桶时只从开口进入对应垃圾入口最后落入对应垃圾收纳桶内的效果,即实现了垃圾分类明确,同时制造成本较低、体积设置小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领域,具体是一种精神科用分类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分类是对传统的垃圾收集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现在国内大多城市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收集,但是现有的分类垃圾桶却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其中许多能实现分类的垃圾桶结构复杂,分类亦不周全,同时整体占地空间大,其次是许多分类垃圾桶使用过程中不易操作,例如在投入不同类垃圾时,必须打开整体桶盖,易散味且在开盖使用后才进行分类操作,不实用,不能够直击使用者的痛点。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精神科用分类垃圾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神科用分类垃圾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神科用分类垃圾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被竖直隔板等分为第一垃圾收纳桶和第二垃圾收纳桶,所述桶体上可拆卸连接有固定框,所述桶体的中心处设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上端穿过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未遮盖部分被等分为第一垃圾入口和第二垃圾入口,所述第一垃圾入口和第二垃圾入口分别对应设置在第一垃圾收纳桶和第二垃圾收纳桶的上方,所述中心柱穿过固定框一端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上转动连接有旋转桶盖,所述旋转桶盖上设有包含在挡板轮廓内的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桶盖上开口下方的外边缘中部设有牵引块,所述牵引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分别穿过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分别通过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带动拉紧。从而在任一踏板被踩住后,都会拉动对应拉绳,且拉绳拉拽对应弹簧,后弹簧拉动牵引块朝对应踏板方向移动,同时牵引块带动旋转桶盖移动,使开口到达对应垃圾入口上方,最后松开踏板,牵引块受两侧弹簧的作用力影响返回原位,整体控制结构通过牵引块、弹簧、拉绳、转动轮和踏板组成,结构简单明了,一踩一松不仅实现垃圾分类也可直接投放垃圾,使用起来便捷有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口在垃圾桶无使用的情况下处于挡板的正上方。从而此时开口下方被挡板遮蔽,不易散味,使桶内垃圾与外界产生较好的隔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桶体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底盖。从而在桶内垃圾装满时,可直接将底盖打开,取出对应桶内的垃圾,便于已分类垃圾的回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均固定安装在固定框上。从而将对应拉绳固定在对应转动轮上运动,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分别安装在桶体的下部外侧壁上。从而将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置于低处,便于使用者一踩一松控制使用垃圾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垃圾桶内部空间均匀等分和对垃圾入口垂直分层从开口到对应垃圾入口到对应垃圾收纳桶口的设计,达到了垃圾在进桶时只从开口进入对应垃圾入口最后落入对应垃圾收纳桶内的效果,即实现了垃圾分类明确,同时制造成本较低、体积设置小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未经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04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