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大直径引水管道移动弧形爬梯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06229.X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18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高虎;申旭明;张永;李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C1/397 | 分类号: | E06C1/397;E06C1/34;E06C7/18;E06C7/50 |
代理公司: | 合肥初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1 | 代理人: | 谢永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直径 引水 管道 移动 弧形 爬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公开了一种用于大直径引水管道移动弧形爬梯,其包括弧形爬梯本体,弧形爬梯本体包括2条弧形杆,两弧形杆之间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两弧形杆的连接杆;弧形爬梯本体上设有若干组滑轮,滑轮与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滑轮的滚动方向平行于连接杆的长度方向。本实用新型既加快了管道施工作业的效率,又较佳的保护了管道施工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大直径引水管道移动弧形爬梯。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中,尤其是水源调度时,所使用的管道直径一般较大,在管道检查、焊接施工过程中,由于管道直径大,操作人员上下不便,无法保证水利施工的高效率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利工程用输水管道由于直径过大而无法较佳的进行检查以及焊接等作业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大直径引水管道移动弧形爬梯。其能够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人员难以攀爬大直径管道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大直径引水管道移动弧形爬梯,其包括弧形爬梯本体,弧形爬梯本体包括2条弧形杆,两弧形杆之间设有若干个用于连接两弧形杆的连接杆;弧形爬梯本体上设有若干组滑轮,滑轮与连接杆之间固定连接,滑轮的滚动方向平行于连接杆的长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既加快了管道施工作业的效率,又较佳的保护了管道施工人员的安全。
作为优选,弧形爬梯本体包括设置于引水管道正上方的第一爬梯,第一爬梯的两端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爬梯,第一爬梯与其两端的第二爬梯共同构成弧形爬梯本体;滑轮的数量至少为3组,第一爬梯以及两第二爬梯上均设有滑轮。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弧形爬梯本体结构的设置,能够方便对于该用于大直径引水管道移动弧形爬梯运输以及存放。
作为优选,第一爬梯的两端连接杆上均设有至少2个第一安装板,第二爬梯上靠近第一爬梯的连接杆上设有与第一安装板数量相通的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螺栓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板以及第二安装的设置,能够较为方便的完成对该用于大直径引水管道移动弧形爬梯的组装。
作为优选,第一爬梯的中心处设有与第一爬梯上连接杆固定连接的连接条。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条的设置,既方便了对于该用于大直径引水管道移动弧形爬梯的吊装,又方便了管道施工人员作业。
作为优选,第一爬梯上弧形杆的两端部均设有盲孔,第二爬梯上弧形杆靠近第一爬梯的端部沿其弧线方向凸起形成插入盲孔中的连接头。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盲孔以及连接头的设置,较佳的提升了该用于大直径引水管道移动弧形爬梯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用于大直径引水管道移动弧形爬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用于大直径引水管道移动弧形爬梯本体的部分剖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110、弧形爬梯本体;111、弧形杆;112、连接杆;120、滑轮;130、第一爬梯;140、第二爬梯;150、连接条;210、第一安装板;220、第二安装板;310、盲孔;320、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062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工程用气动压接机
- 下一篇:一种6-硝硝化制备用连续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