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驾驶汽车用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06285.3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9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武轩;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轩 |
主分类号: | B60S1/60 | 分类号: | B60S1/60;B60S1/02;B60R1/0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2300 山西省吕梁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驾驶 汽车 后视镜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驾驶汽车用后视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正面活动卡接有镜片,所述壳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活动杆。该智能驾驶汽车用后视镜,通在传动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并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活动杆,当遇到雨天时可通过开启电加热丝对镜片进行加热避免雨滴的影响,同时可通过开启伺服电机即可带动活动杆的旋转进而带动活动杆底端的海绵刷对镜片的表面进行刮水从而将雨水刮出并通过壳体下方的漏水孔导出,增加镜片的可见度,从而实现了可增加雨天后视镜镜片上的可见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驾驶汽车用后视镜。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的。据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最新报告显示,2010年到2015年间,与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超过22,000件,并且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已崭露头角,成为该领域的行业领导者。
现有技术中可以合法上路的汽车仍需人进行驾驶,所以无人驾驶在现有技术中的利用仍然为辅助驾驶,所以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后视镜用来观察汽车后方的情况,现有的汽车后视镜在雨天使用时会在后视镜的镜片处产生大量的雨滴进而影响后视镜的视线,虽一些车型具备后视镜的电加热功能但遇到大雨时仍会显得力不从心造成视线受阻的现象影响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驾驶汽车用后视镜,具备可增加雨天后视镜镜片上的可见度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驾驶汽车用后视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正面活动卡接有镜片,所述壳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活动杆,所述壳体的顶端开设有预留槽,所述活动杆的底端贯穿预留槽,所述活动杆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海绵刷,所述海绵刷的背面与镜片的正面相接触,所述镜片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加热丝,所述壳体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杆。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腔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顶端等角度活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镜片背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正面等角度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导向板。
优选的,所述导向板的顶端与限位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与限位槽内腔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雷达,所述壳体底端等距离开设有漏水孔,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向灯,所述壳体背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反光条。
优选的,所述雷达的输出端与直线电机和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智能驾驶汽车用后视镜,通过在镜片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加热丝,并在壳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传动箱,并在传动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并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活动杆,当遇到雨天时可通过开启电加热丝对镜片进行加热避免雨滴的影响,同时可通过开启伺服电机即可带动活动杆的旋转进而带动活动杆底端的海绵刷对镜片的表面进行刮水从而将雨水刮出并通过壳体下方的漏水孔导出,增加镜片的可见度,从而实现了可增加雨天后视镜镜片上的可见度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轩,未经武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062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