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11788.X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4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彭健;方素云;胡晓珂;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科海洋微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1D53/26;B01D53/02;B01D53/84;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潘剑敏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生物 技术 有机 废水处理 装置 | ||
1.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进水端贯通连接进水管(6),所述进水管(6)上安装有水泵(7),所述沉淀池(1)的出水端通过第一连接管(8)贯通连接絮凝池(2)的进水端,所述絮凝池(2)的出水端通过第二连接管(9)贯通连接生物处理池(3)的进水端,所述生物处理池(3)的出水端通过第三连接管(10)贯通连接过滤池(4)的进水端,所述过滤池(4)的出水端通过第四连接管(11)贯通连接消毒池(5)的进水端,所述消毒池(5)的出水端贯通连接出水管(12),所述沉淀池(1)的顶端套设有第一密封盖(17),所述絮凝池(2)的顶端套设有第二密封盖(18),所述生物处理池(3)的顶端套设有第三密封盖(19),所述沉淀池(1)的一侧设有主气管(13),所述主气管(13)的进气端分别通过支气管(16)贯通连接第一密封盖(17)、第二密封盖(18)和第三密封盖(19),主气管(13)的出气端安装有净化箱(14)和气泵(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14)设在气泵(15)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处理池(3)的内腔设有隔断板(31),所述隔断板(31)把生物处理池(3)的内腔分隔成厌氧生物滤池(32)和曝气生物滤池(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滤池(32)贯通连接在曝气生物滤池(33)的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4)的内腔设有分隔板(41),所述分隔板(41)是L形结构,分隔板(4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渗水孔(42),分隔板(41)把过滤池(4)的内腔分隔成过滤腔(43)和出水腔(48),所述过滤腔(43)设在出水腔(48)的左侧,过滤腔(43)与第三连接管(10)之间是贯通连接,所述出水腔(48)与第四连接管(11)之间是贯通连接,所述过滤腔(43)的内腔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净水层(44)、第二净水层(45)、第三净水层(46)和与渗水孔(42)相配合的支撑网(4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水层(44)是沙石层,第二净水层(45)是碎矿石层,所述第三净水层(46)是碎石与活性炭颗粒混合层,所述支撑网(47)是不锈钢网编制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14)是圆筒型结构,净化箱(14)的内腔从进气端到出气端依次设有第一过滤层(141)、第二过滤层(142)、第三过滤层(143)和第四过滤层(14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141)是干燥剂颗粒层,所述第二过滤层(142)是粗活性炭颗粒层,所述第三过滤层(143)是细活性炭颗粒层,所述第四过滤层(144)是生物膜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科海洋微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科海洋微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1178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的纳米晶磁混凝设备
- 下一篇:隧道二次衬砌端头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