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实验动物悬挂和悬尾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21515864.4 申请日: 2020-07-28
公开(公告)号: CN213641380U 公开(公告)日: 2021-07-09
发明(设计)人: 李凡;彭行;赵俊雄;闵颖俊;胡昱;杨蜜;苏小娟;易姗杉;张如秋;毛榕榕;金会艳;王茜 申请(专利权)人: 昆明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A61D3/00 分类号: A61D3/00;A61B5/00;F16M11/04;F16M11/06;F16M11/24;H04N5/76
代理公司: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代理人: 赛晓刚
地址: 650500 云南省昆***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实验 动物 悬挂 装置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实验动物悬挂和悬尾装置,包括方形的底座(1),在底座(1)一侧上设有“门”字型的支撑装置(2),支撑装置(2)包含左右对称且可升降的左竖直支撑杆(21)、右竖直支撑杆(22)以及左竖直支撑杆(21)和右竖直支撑杆(22)之间连接的铁丝(3),在铁丝(3)上设有垂直向下的尾夹(4),该装置既可进行悬挂实验又能进行悬尾实验,克服了人为干扰,减少了对实验动物的刺激和伤害,同时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动物行为学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验动物悬挂和悬尾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精神类疾病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动物行为学实验是检测模型后动物是否出现精神异常的一种方式,在解释神经功能内在机制、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疗效评价及作用机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悬挂实验和悬尾实验在动物行为学实验中应用广泛。在医学研究中,悬挂实验用于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脑出血、脊髓损伤、颅脑外伤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掘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需要观察模型后动物行为改变,从而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及药物干预是否有效。悬挂实验系将实验动物前肢悬挂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金属铁丝上,通过观察其自发活动来评价实验动物的肢体肌力改变,进而判断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检测方法。实验中将实验动物前肢悬挂于离地一定高度且水平放置的金属铁丝上,使其抓住金属铁丝,从确认实验动物稳定抓住铁丝时开始计时,观察其悬挂状态和时间,根据griptest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目前各个实验室所使用的悬挂实验装置大都是根据实验需要自行制备,拍照也大多是用手机手动拍摄。因此不能同时满足大鼠和小鼠的实验要求,且增加了人为干扰因素,给实验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悬尾实验是一种能快速评价抗抑郁药物、兴奋药物、镇静药物药效的方法,是抑郁症模型中检测实验动物抑郁样症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悬尾实验系通过将实验动物的尾部固定,使其头向下悬挂,实验动物在该环境中极力挣扎试图摆脱此困境,经过努力后仍无法逃脱,出现间断性不动,显示“行为绝望”状态。进行该实验需要固定实验动物的尾部。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常使用胶带固定实验动物的尾部,每次使用过后需要更换新的胶带以去除上一个实验动物在胶带上残留的气味,造成较大的浪费,且使用胶带固定实验动物的尾巴可能会由于胶带的粘性,在绑定的过程中刺激实验动物,此外,胶带的伸缩性较差,在实验动物挣扎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胶带变形,压迫实验动物尾部血管和皮肤对实验动物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实验动物悬挂和悬尾装置。

具体采用了以下设计结构及设计方案:

一种用于实验动物悬挂和悬尾装置,包括方形的底座(1),在底座(1)一侧上设有“门”字型的支撑装置(2),支撑装置(2)包含左右对称且可升降的左竖直支撑杆(21)、右竖直支撑杆(22)以及左竖直支撑杆(21)和右竖直支撑杆(22)之间连接的铁丝(3),在铁丝(3)上设有垂直向下的尾夹(4)。

优选的,所述左竖直支撑杆(21)和右竖直支撑杆(22)均包含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6),其中第一支撑杆(5)为空心管,第二支撑杆(6)内嵌于第一支撑杆(5)内,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6)之间通过旋钮(7)固定。

优选的,所述铁丝(3)连接于两个第二支撑杆(6)的顶端,铁丝(3)与底座(1)平行。

优选的,所述尾夹(4)可在铁丝(3)上滑动,尾夹(4)的末端由横截面为半圆形的第一夹瓣(41)和第二夹瓣(42)组成,且在第一夹瓣(41)和第二夹瓣(42)内设有软垫。

优选的,所述在底座(1)的另一侧上还设有相机支座(11)。

优选的,所述相机支座(11)位于支撑装置(2)的正前方,且相机支座(11)可调整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介绍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未经昆明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158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