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污泥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24685.7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5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江东;聂怀军;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水木金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7 | 分类号: | C02F11/147;C02F11/06;C02F11/13;C02F11/131;B01F7/18;B02C18/14;B02C23/16;B07B1/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污泥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瓷污泥处理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按照污泥处理顺序依次设置的粉碎过筛装置、搅拌混合装置、干燥装置,所述粉碎过筛装置用于将脱水后的陶瓷污泥块进行粉碎、过筛,所述搅拌混合装置设有干粉加料机构,所述干粉加料机构用于向粉碎后的陶瓷污泥中加入氧化剂干粉,所述干燥装置包括超声波发生机构和微波发生器,所述干燥装置用于去除陶瓷污泥中的水分和破坏絮凝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陶瓷污泥处理系统,能实现对陶瓷污泥进行絮凝脱水、分散、干化、表面改性等多个工艺步骤,处理后的陶瓷污泥变为分散的陶瓷微粉颗粒,含水率低,可以直接用于制建材利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瓷污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陶瓷污泥是陶瓷生产过程中抛光工艺环节产生的污泥,其主要成分是陶瓷微粉、助研剂和水的混合物,其中的陶瓷微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碳化硅,陶瓷污泥中的陶瓷微粉具有粒径小、硬度大的特点,经处理后的陶瓷污泥,可用作建筑材料的细骨料,或者做成高品质透水砌块的面层材料。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处理工艺的限制,陶瓷抛光污泥通常经絮凝、脱水、干燥后,直接进行填埋,利用价值较低。也有人尝试将其作为建筑材料,如用于制作混凝土砌块。但由于陶瓷抛光污泥处理工艺的落后,使得处理后的陶瓷污泥容易板结,含水率高,且存在絮凝剂,这样的陶瓷污泥用作建筑材料时,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处理后的陶瓷污泥含水率仍然接近40%,当将其用于制作砌块时,陶瓷污泥中的水分会增加混凝土的水灰比,导致砌块强度偏低;2、大块的板结陶瓷污泥直接用于制建材时,块状的污泥会在建材内部形成力学薄弱点,导致砌块强度偏低;3、脱水后的陶瓷污泥中存在高分子絮凝剂,其会对水泥的水化产生不利影响,使得混凝土砌块的早期强度差,最终影响混凝土制品的力学性能。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陶瓷污泥处理系统,旨在提高陶瓷污泥的处理效果,提升陶瓷污泥的再生利用价值。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污泥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絮凝装置和脱水装置,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按照污泥处理顺序依次设置的粉碎过筛装置、搅拌混合装置、干燥装置,所述粉碎过筛装置用于将脱水后的陶瓷污泥块进行粉碎、过筛,所述搅拌混合装置设有干粉加料机构,所述干粉加料机构用于向粉碎后的陶瓷污泥中加入氧化剂干粉,所述干燥装置包括超声波发生机构和微波发生器,所述干燥装置用于去除陶瓷污泥中的水分和破坏絮凝剂。
所述陶瓷污泥处理系统中,所述干燥装置包括密封的输送通道,所述超声波发生机构包括超声波发生器和超声波换能器,所述输送通道的底部设有输送带,输送通道的内侧壁上布有若干个超声波换能器和若干个微波发生器,输送通道外设有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与超声波换能器电性连接。
所述陶瓷污泥处理系统中,以输送带运动的方向为后方,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均布于输送通道前2/3段的侧壁上,所述微波发生器均布于输送通道后2/3段的侧壁段上。
所述陶瓷污泥处理系统中,所述输送通道的后端设有热风入口,输送通道的前端设有热风出口,所述热风入口和热风出口均设有金属网,用于防止微波泄漏。
所述陶瓷污泥处理系统中,所述输送通道的内壁设有微波屏蔽层和隔音层。
所述陶瓷污泥处理系统中,所述絮凝装置包括絮凝槽,絮凝槽底部为锥形结构,絮凝槽上方设有加药机构。
所述陶瓷污泥处理系统中,所述加药机构包括储药罐和设置于储药罐下方的加药泵。
所述陶瓷污泥处理系统中,所述粉碎过筛装置包括机身以及设置在机身内的粉碎机构和过筛机构,所述过筛机构设置于粉碎机构的下方,所述过筛机构包括振动筛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水木金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水木金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246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