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止动定位类产品的加工级进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24855.1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62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成;汪建国;胡冬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08 | 分类号: | B21D37/08;B21D4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安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类产品 加工 级进模 | ||
一种止动定位类产品的加工级进模,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次内向侧冲工位、二次内向侧冲工位、三次内向侧冲工位、四次内向侧冲工位、外向侧冲工位;所述的一次内向侧冲工位、二次内向侧冲工位、三次内向侧冲工位、四次内向侧冲工位上均设置有内向侧冲装置,所述的外向侧冲工位上设置有外向侧冲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止动定位类产品的加工级进模在产品侧壁面侧冲完成后,侧冲废料排出困难,以及零件尺寸易出现回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级进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止动定位类产品的加工级进模。
背景技术
传统的止动定位类产品的加工级进模,采用了单向侧冲装置,在加工如图1和图2所示的止动定位类产品时,在完成产品凸台侧壁的侧冲后,尺寸易出现回弹,影响了零件的最终形状;并且传统的带有侧冲孔工位的级进模侧冲废料的排屑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自然废料掉落式、吹气废料掉落式、吸气废料掉落式和顶杆废料掉落式等。自然废料掉落式的缺点是当废料产生毛刺或沾上油时会粘在一起从而形成堵料;吹气和吸气废料掉落方式缺点是若废料质量较大时无法吹出或吸出废料;顶杆废料掉落式局限性更大,一旦零件顶平面为全封闭或侧冲位置很小时就无法实现排出废料,从而加大了模具零件的损耗。因此,发明一种能改善零件尺寸回弹,废料排出稳定可靠,保证冲压生产的稳定和效率的止动定位类产品的加工级进模很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止动定位类产品的加工级进模,解决传统的止动定位类产品的加工级进模在产品侧壁面侧冲完成后,侧冲废料排出困难,以及零件尺寸易出现回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止动定位类产品的加工级进模,包括依次设置的一次内向侧冲工位、二次内向侧冲工位、三次内向侧冲工位、四次内向侧冲工位、外向侧冲工位;所述的一次内向侧冲工位、二次内向侧冲工位、三次内向侧冲工位、四次内向侧冲工位上均设置有内向侧冲装置,所述的外向侧冲工位上设置有外向侧冲装置;
所述的内向侧冲装置包括内向侧冲上模和内向侧冲下模;所述的内向侧冲上模包括第一上模座,以及依次叠加固定在第一上模座上的第一上垫板、第一上固定板;
所述的内向侧冲上模上设置有第一上卸料结构,所述的第一上卸料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上固定板下方的第一止挡板,与第一止挡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卸料板;所述的内向侧冲上模上还设置有用于限位并挂住第一上卸料结构的第一限位挂板;
所述的内向侧冲下模包括第一下模座,以及依次叠加固定在第一下模座上的第一下垫板和第一凹模板;
所述的内向侧冲装置上还设有内向侧冲结构,所述的内向侧冲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内向侧冲上模中的内向侧冲斜锲,设置在第一凹模板中并适配内向侧冲斜锲的内向侧冲滑块,设置在内向侧冲滑块上的内向侧冲冲头,设置在第一凹模板中内向侧冲方向上的第一冲孔镶件,设置在第一冲孔镶件上并适配内向侧冲冲头的内向侧冲冲孔,设置在第一冲孔镶件内的第一废料粉碎装置;所述的第一冲孔镶件适配产品凸台的内径;
所述的内向侧冲下模中设置有与第一废料粉碎装置相通的第一废料排出孔;
所述的外向侧冲装置包括外向侧冲上模和外向侧冲下模;所述的外向侧冲上模包括第二上模座,以及依次叠加固定在第二上模座上的第二上垫板、第二上固定板;
所述的外向侧冲上模上设置有第二上卸料结构,所述的第一上卸料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上固定板下方的第二止挡板,与第二止挡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卸料板;所述的外向侧冲上模上还设置有用于限位并挂住第二上卸料结构的第二限位挂板;
所述的外向侧冲下模包括第二下模座,以及依次叠加固定在第二下模座上的第二下垫板和第二凹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晨昌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248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