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雨污收集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26595.1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41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廖伟;谢亨旺;邓海龙;刘方平;苏甜;王少华;时红;姜成名;梁举;许亚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3F3/04;E03F5/10;E03F5/14;E03F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杨兰兰 |
地址: | 330201 江西省南昌市向***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集 处理 系统 | ||
1.一种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地表集水沟、若干污水收集暗管、若干沉砂池和若干格栅、混合池、预处理池、提升池和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
所述地表集水沟下方设有污水收集暗管,两个所述地表集水沟和两个污水收集暗管之间均设有沉砂池;
所述地表集水沟出口处设有格栅,所述地表集水沟的雨污通过格栅后进入沉砂池再依次进入污水收集暗管、沉砂池和污水收集暗管,最后进入混合池;
生活污水出口处的污水收集暗管的入口与生活污水连通,所述污水收集暗管出口与沉砂池连通,再依次经过污水收集暗管、沉砂池和污水收集暗管,最后进入混合池;
所述混合池的出口与预处理池入口连接,所述预处理池出口与提升池入口连接,所述提升池入口与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水池,所述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储水池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包括2个潜流湿地处理池,分别为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潜流连通,所述提升池入口与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连接,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下填充有粗基质,粗基质上种植有美人蕉,所述粗基质为粗陶粒、砂卵石和碎石,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下填充有细基质,细基质上种植有美人蕉,所述细基质为细陶粒、砂卵石和碎石,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储水池入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还包括偶数个潜流湿地处理池,所述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和偶数个潜流湿地处理池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偶数个潜流湿地处理池中间隔填充有粗基质和细基质,所述粗基质和细基质上均种植有旱伞草和鸢尾,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填充有粗基质的潜流湿地处理池连通,所述填充有细基质的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储水池入口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串联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池还包括4个潜流湿地处理池;分别为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一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与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溢流连通,所述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与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潜流连通,所述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与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溢流连通,所述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与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通过潜流连通;所述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下填充有粗基质,所述第三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五潜流湿地处理池的粗基质上种植有旱伞草和鸢尾,所述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下填充有细基质,所述第四潜流湿地处理池和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的细基质种植有旱伞草和鸢尾,所述第六潜流湿地处理池出口与储水池的入口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与储水池连通的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的池壁上设有高溢流口,与第三溢流湿地处理池连通的第二潜流湿地处理池的池壁上设有低溢流口,所述高溢流口的口径大于低溢流口的口径,且所述高溢流口的位置高于低溢流口。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旱伞草和鸢尾相错排列,种植密度为3-10从/m2,所述美人蕉的等间距排列,种植密度为10-12株/m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设有填料,所述填料为弹性生物填料,弹性生物填料为聚烯烃类和聚酰胺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暗管管径大于250mm,地表集水沟宽度大于30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污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和预处理池的容积比例为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未经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2659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胶模具用加工校正座
- 下一篇:一种塑胶模具生产加工用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