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弯软管接头内孔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33660.3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25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车茹朋;尚宪友;任国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捷瑞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48 | 分类号: | B24B5/48;B24B4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3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弯 软管 接头 打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弯软管接头内孔打磨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折弯软管接头内孔打磨装置,包括:第一支座、电机、第一短连杆、第二短连杆、导向杆、连接座、直磨杆、长连杆、固定夹具、左弯磨杆、右弯磨杆、导轨以及第二支座。可以完成对折弯软管接头的机械自动打磨,省时省力,无打磨盲区,提高打磨效率并可同时处理两件接头,提高整体的内孔打磨效果,更加均匀、光洁,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降低打磨难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夹具对弯软管接头进行夹紧,防止打磨过程中工件的移动导致磨杆折断迸溅,同时通过自动打磨不需要人工目视打磨位置,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软管接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弯软管接头内孔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折弯软管接头是软管总成中重要的组件,广泛应用在各工业领域的液压系统、气动系统管路中,而折弯软管接头在机械加工和折弯过程中内孔会出现毛刺、积削瘤、对钻孔接刀处飞边等内孔表面缺陷。如图1所示,折弯软管接头14包括直线段141和圆弧段142。现有技术中,折弯软管接头14内孔采用钢丝刷或风磨笔进行打磨,打磨效率低,打磨效果差,圆弧段142的视线盲区处无法打磨。用钢丝刷打磨时,打磨强度高,打磨困难,打磨时间长,打磨后内孔粗糙,影响美观。用风磨笔打磨时,对孔的深度有限制,较深的孔无法打磨,因风磨笔无法弯曲,故在圆弧段142的视线盲区处无法打磨,同时因需要通过人工控制打磨位置,故打磨的深浅不同,易出现表面不均匀等影响内孔美观,同时因风磨笔在高速旋转下作业,存在折断迸溅等伤人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折弯软管接头内孔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折弯软管接头内孔打磨装置,可以完成机械自动打磨,省时省力,无打磨盲区,提高打磨效率并可同时处理2件接头,提高整体的内孔打磨效果,更加均匀、光洁,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降低打磨难度,提高打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弯软管接头内孔打磨装置,包括:第一支座、电机、第一短连杆、第二短连杆、导向杆、连接座、直磨杆、长连杆、固定夹具、左弯磨杆、右弯磨杆、导轨以及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上,所述第一短连杆位于所述电机上方,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短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短连杆位于所述第一短连杆上方,所述第一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短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第二短连杆上方,所述第二短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连接座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连接座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三安装槽。每个所述第三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一个直磨杆,两个直磨杆相互平行,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连接有一个长连杆,所述长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在第二安装槽内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夹具和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座上,所述固定夹具与所述直磨杆相对设置,所述导轨呈圆弧状,两个导轨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夹具两侧,所述左弯磨杆和所述右弯磨杆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导轨内侧,两个长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左弯磨杆和所述右弯磨杆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形状呈T字形,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形状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第三安装槽的形状呈T字形,所述直磨杆的端部设置有圆柱卡合部,所述圆柱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三安装槽内。
可选的,所述左弯磨杆与所述右弯磨杆的结构相同,所述左弯磨杆包括长杆连接部、与所述长杆连接部连接的滑块部以及与所述滑块部连接的弧状磨杆,所述长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长杆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滑块部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捷瑞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捷瑞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336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