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多层复合超薄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34094.8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33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炳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暨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10 | 分类号: | B32B17/10;B32B27/36;B32B33/00;B32B17/06;B32B27/06;B32B7/12;C03C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0439 上海市宝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化 多层 复合 超薄 玻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量化多层复合超薄玻璃,包括内、外侧无机玻璃层和中间树脂层的夹心玻璃,自外向内,依序包括:外侧无机玻璃层,厚度为0.1mm‑1.6mm之间的钢化玻璃;UV阻挡层,附着在外侧无机玻璃层内侧,阻挡紫外线对中间层树脂的老化作用;中间树脂层,至少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透明树脂材料;内侧无机玻璃层,厚度为0.1mm‑1.6mm之间的钢化玻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替换传统无机钢化玻璃和无机夹层玻璃的方案,优越性在于:比传统无机玻璃质量轻;比传统无机玻璃抗碎裂性能优越;比聚碳酸酯+硬化涂层的方案有更好的工艺性和可制造性,同时保留聚碳酸酯方案的轻量化特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量化多层复合超薄玻璃。
背景技术
无机玻璃透光率高,但易碎,随着功能性要求的提高,对玻璃性能要求有所提高。
中国专利申请号:01266987.3公开了一种新型超薄防弹玻璃,它依次具有6~12毫米厚的玻璃、0.5~2毫米厚的聚碳酸酯薄膜、2~5毫米厚的聚碳酸酯板,高温高压粘接而成。玻璃另一侧设有0.1~0.4毫米厚的PET薄膜,直接在常温常压下粘接。在防弹玻璃中避免多层玻璃的复合,从而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玻璃外侧贴PET膜,提高了玻璃的防弹可靠性。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80026719.0具有太阳光控制性能的窗户系统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等离子体层,所述第一等离子体层邻近所述基板的第一侧面;第一耐候层,所述第一耐候层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面和所述等离子体层之间;以及太阳光控制系统,所述太阳光控制系统位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面和所述耐候层之间。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80050453.3用于机动车窗户组件的多功能的玻璃窗面板。玻璃窗面板包括具有功能层的塑料膜,聚合物材料的基础层,在塑料膜和基础层之间的衔接层。在塑料膜上提供耐磨层保护塑料膜和基础层避免因磨蚀引起的损坏。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80109500.1涉及轻质的透明装甲层压物,包含硼硅酸盐玻璃层、透明玻璃陶瓷层、以及聚碳酸酯和/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防碎裂层。这些层通过聚氨基甲酸酯和/或聚乙烯醇缩丁醛夹层膜粘合在一起。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551890.4公开了一种新型防弹防砸玻璃,该防弹防砸玻璃包括三块相同的透明玻璃防弹板通过玻璃胶片依次胶合在一起;所述透明玻璃防弹板由上而下包括:钢化玻璃层、铯钾玻璃复合层、PC板层、聚碳酸酯板,各层之间用玻璃胶片胶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防弹防砸玻璃具有厚度小、重量轻、成本低的特点,且防弹效果高,能够有效防止子弹穿过玻璃,同时能有效防止玻璃碎片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三层防弹保护,抗弯曲强度可达600-1100MPa,可以承受79式冲锋枪在15米的距离连续射击而打不穿,具体非常良好的保护作用。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80063934.1夹层玻璃10具备:包含树脂板12的芯材11、以及在芯材11的两个表面经由粘接层15a和15b而层叠的第一玻璃片材13a和第二玻璃片材13b。第一玻璃片材13a和第二玻璃片材13b的厚度均薄于芯材11的厚度。在第一玻璃片材13a的外侧表面经由粘接层15c而层叠有树脂制的覆盖板14。由此,在质量轻的同时,能够抑制由飞来物的撞击所致的局部破损。第一玻璃片材13a和第二玻璃片材13b的厚度均优选为芯材11的厚度的1/5以下。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80091519.7具有高抗接触性的柔性超薄玻璃涉及一种厚度小于或等于0.4mm的超薄化学钢化玻璃制品。为了提高抗锋利物冲击性,所述玻璃制品的破裂高度(以mm给出)大于50乘以所述玻璃制品的厚度(t)(t以mm给出)。此外,所述玻璃制品的破裂弯曲半径(以mm给出)小于100000乘以所述玻璃制品的所述厚度(t)(t以mm给出)再除以在第一表面处测量的表面压缩应力(以MPa计)的数值所得的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暨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暨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340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喷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药物微生物检测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