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低频增益可调的模拟均衡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35962.4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5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段吉海;朱岛;韦保林;徐卫林;韦雪明;岳宏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D7/14 | 分类号: | H03D7/14;H04B3/04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频 增益 可调 模拟 均衡器 | ||
1.一种高低频增益可调的模拟均衡器,其特征是,由2个有源负载网络、3个均衡电路和1个有源反馈电路组成;2个有源负载网络包括第一有源负载网络和第二有源负载网络;3个均衡电路包括第一低频细调均衡电路、第二低频细调均衡电路和低频粗调均衡电路;
第一低频细调均衡电路的输入端vin和第二低频细调均衡电路的输入端vin相连后,形成本模拟均衡器的输入端VIN;
第一低频细调均衡电路的输入端vip和第二低频细调均衡电路的输入端vip相连后,形成本模拟均衡器的输入端VIP;
第一有源负载网络的输出端vonr与第一低频细调均衡电路的输出端von、第二低频细调均衡电路的输出端von、有源反馈电路的输出端vonfb和低频粗调均衡电路的输入端vin连接;
第一有源负载网络的输出端vopr与第一低频细调均衡电路的输出端vop、第二低频细调均衡电路的输出端vop、有源反馈电路的输出端vopfb和低频粗调均衡电路的输入端vip连接;
第二有源负载网络的输出端vonr、低频粗调均衡电路的输出端von和有源反馈电路的输入端vipfb相连后,形成本模拟均衡器的输出端VON;
第二有源负载网络的输出端vopr、低频粗调均衡电路的输出端vop和有源反馈电路的输入端vinfb相连后,形成本模拟均衡器的输出端VO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频增益可调的模拟均衡器,其特征是,第一低频细调均衡电路、第二低频细调均衡电路和低频粗调均衡电路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低频增益可调的模拟均衡器,其特征是,每个均衡电路包括MOS管NM1-5、反馈电阻R1和反馈电容C1;其中MOS管NM1-5为NMOS管;
MOS管NM1的漏极形成均衡电路的输出端von;MOS管NM1的栅极形成均衡电路的输入端vin;MOS管NM1的源极、反馈电阻R1的一端、反馈电容C1的一端、MOS管NM3的漏极和MOS管NM4的漏极相连;MOS管NM2的漏极形成均衡电路的输出端vop;MOS管NM2的栅极形成均衡电路的输入端vip;MOS管NM2的源极、反馈电阻R1的另一端、反馈电容C1的另一端、MOS管NM3的源极和MOS管NM5的漏极相连;MOS管NM3的栅极接控制电压VCL;MOS管NM4的源极和MOS管NM5的源极接地;MOS管NM4的栅极和MOS管NM5的栅极接控制电压v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频增益可调的模拟均衡器,其特征是,第一有源负载网络和第二有源负载网络的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高低频增益可调的模拟均衡器,其特征是,每个有源负载网络包含MOS管PM1-4、MOS管NM20-23和负载电阻R4-5;其中MOS管PM1-4为PMOS管,MOS管NM20-23为NMOS管;
MOS管PM1的源极接电源VDD;MOS管PM1的栅极接MOS管PM3的漏极和MOS管NM21的漏极,MOS管PM1的漏极接MOS管PM3的源极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形成有源负载网络的输出端vonr;MOS管PM3的栅极接高频控制电压VC;MOS管NM21的栅极、MOS管NM20的栅极和MOS管NM20的漏极接控制电流IC;MOS管NM20和MOS管NM21的源极接地;
MOS管PM2的源极接电源VDD;MOS管PM2的栅极接MOS管PM4的漏极和MOS管NM23的漏极,MOS管PM2的漏极接MOS管PM4的源极和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形成有源负载网络的输出端vopr;MOS管PM4的栅极接高频控制电压VC;MOS管NM23的栅极、MOS管NM22的栅极和MOS管NM22的漏极接控制电流IC;MOS管NM22和MOS管NM23的源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频增益可调的模拟均衡器,其特征是,有源反馈电路包含MOS管NM11-14;其中MOS管NM11-14为NMOS管;
MOS管NM11的栅极形成有源反馈电路的输入端vinfb;MOS管NM11的漏极形成有源反馈电路的输出端vonfb;MOS管NM11的源极接MOS管NM13的漏极;MOS管NM13的栅极接控制电压vb,MOS管NM13的源极接地;
MOS管NM12的栅极形成有源反馈电路的输入端vipfb;MOS管NM12的漏极形成有源反馈电路的输出端vopfb;MOS管NM12的源极接MOS管NM14的漏极;MOS管NM14的栅极接控制电压vb,MOS管NM14的源极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3596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铺粉装置及增材制造装置
- 下一篇:一种C3200型工业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