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缝合线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38462.6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57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陶翠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翎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鱼爪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8 | 代理人: | 王珍 |
地址: | 430065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都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缝合线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向缝合线,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缝合线本体和若干倒刺组,上述缝合线本体包括第一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上述第一缝合线的一端与上述第二缝合线的一端连接,任意一个上述倒刺组均包括主倒刺和次倒刺,任意一个上述主倒刺和上述次倒刺均倾斜设置于上述缝合线本体上,任意一个上述主倒刺与次倒刺均沿上述缝合线本体对称设置,上述第一缝合线上的若干上述倒刺组均朝向第二缝合线倾斜设置,上述第二缝合线上的若干上述倒刺组均朝向上述第一缝合线倾斜设置,能够从两端对伤口组织进行缝合,无需打结,降低缝合线植入后受力的不均匀性,使其始终保持受力均衡稳定的状态,有利于伤口恢复,保证手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向缝合线。
背景技术
缝合线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或者是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和缝合止血以和组织缝合的特殊医用线,为了使伤口完全缝合需要进行打结操作,而带有倒刺的缝合线在手术时无需打结就能够缝合伤口,但缝合线中倒刺的排列方式都很难保证在手术植入缝合线后始终保持受力稳定,缝合线上的倒刺在植入后会在伤口恢复过程中为了追求受力均衡而发生滑动,从而导致缝合线的形态与初始形态发生偏差,不利于伤口恢复,增加了操作者的手术难度,且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缝合线,其能够从两端对伤口组织进行缝合,在保证无需打结的同时,使缝合线植入患者伤口组织后始终保持受力均衡稳定的状态,从而有利于伤口恢复,保证手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缝合线,其包括缝合线本体和若干倒刺组,上述缝合线本体包括第一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上述第一缝合线的一端与上述第二缝合线的一端连接,任意一个上述倒刺组均包括主倒刺和次倒刺,任意一个上述主倒刺和上述次倒刺均倾斜设置于上述缝合线本体上,任意一个上述主倒刺与次倒刺均沿上述缝合线本体对称设置,上述第一缝合线上的若干上述倒刺组均朝向第二缝合线倾斜设置,上述第二缝合线上的若干上述倒刺组均朝向上述第一缝合线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干上述倒刺组均沿上述第一缝合线和上述第二缝合线单列或多列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干上述倒刺组均沿上述第一缝合线和上述第二缝合线呈螺旋式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个上述倒刺组的上述主倒刺长度为0.2-2mm,上述主倒刺底部厚度为0.02-0.2mm。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个上述次倒刺的长度为任意一个上述主倒刺的长度的1/10-1/2,任意一个上述次倒刺底部厚度为任意一个上述主倒刺底部厚度的1/10-1/2。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缝合线或上述第二缝合线上的任意两个相邻的上述主倒刺中的一个上述主倒刺底端与另一个上述主倒刺顶端的距离为0.2-2mm。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靠近上述第一缝合线和上述第二缝合线连接处两侧的两个上述主倒刺的顶端相距2-8cm。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个上述倒刺组的上述主倒刺和上述次倒刺均与上述缝合线本体呈5-45°夹角。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缝合线与上述第二缝合线长度相等。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缝合线本体线长为5-100c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翎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翎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384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隔热非淋膜纸
- 下一篇:一种全降解的环保型隔热一次性纸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