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理线盒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46508.9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02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涛;王丽丽;王平;柴少峰;许世阳;车高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H75/16 | 分类号: | B65H75/16;B65H7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理线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理线盒,包括盒主体,所述盒主体上设置有数组理线机构,所述理线机构包括出线槽、进线槽、存线柱、第一导线柱和第二导线柱,所述出线槽、进线槽开设在盒主体的左、右两侧,从出线槽到进线槽的盒主体的底面上依次固定安装存线柱、第一导线柱和第二导线柱。本理线盒能对埋设传感器的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收纳显得非常必要,不仅能够使试验场景显得整洁清晰,同时在收纳时方便省时,也为传感器连线的使用寿命和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致因交缠纾解过程中拉断或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线盒。
背景技术
在土工大型模拟试验中,会铺设多条传感器,而如今所运用的传感器大多为连线式,因造价便宜,数据可靠,因此运用广泛。但是在试验过程中由于多条连线会互相交叉经常会造成线的交缠而混乱不堪,试验取证拍照效果不好而且收线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埋设传感器的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收纳的理线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理线盒,包括盒主体,所述盒主体上设置有数组理线机构,所述理线机构包括出线槽、进线槽、存线柱、第一导线柱和第二导线柱,所述出线槽、进线槽开设在盒主体的左、右两侧,从出线槽到进线槽的盒主体的底面上依次固定安装存线柱、第一导线柱和第二导线柱。
作为优选,所述出线槽、进线槽的开口延伸至盒主体的底面。
作为优选,所述存线柱、第一导线柱和第二导线柱均螺接固定安装在盒主体的底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盒主体的两侧还固定安装有连接件。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通过腰型孔螺接固定安装在盒主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出线槽、进线槽的槽口均设置为圆角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线柱和第二导线柱之间的间距设置为4~6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本理线盒能对埋设传感器的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收纳显得非常必要,不仅能够使试验场景显得整洁清晰,同时在收纳时方便省时,也为传感器连线的使用寿命和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致因交缠纾解过程中拉断或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理线盒,包括盒主体1,所述盒主体1上设置有数组理线机构,所述理线机构包括出线槽11、进线槽12、存线柱2、第一导线柱3和第二导线柱4,所述出线槽11、进线槽12开设在盒主体1的左、右两侧,从出线槽11到进线槽12的盒主体1的底面上依次固定安装存线柱2、第一导线柱3和第二导线柱4。所述存线柱2、第一导线柱3和第二导线柱4均螺接固定安装在盒主体1的底面上。
为了避免线路5悬空,所述出线槽11、进线槽12的开口延伸至盒主体1的底面。
为了实现两个进行垂向和水平向拼接,所述盒主体1的两侧还固定安装有连接件13,所述连接件13上设置有连接孔,在垂直方向拼接时直接用螺栓固定连接,在水平方向拼接时需要借助带有腰型孔的连接板进行螺接固定。此外为了便于对连接件13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所述连接件13通过腰型孔螺接固定安装在盒主体1上。
为了避免对线路5造成刮伤损坏,所述出线槽11、进线槽12的槽口均设置为圆角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未经甘肃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465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护服生产用面料裁剪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小空间限定位深度测量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