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翻身多功能护理轮椅床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47963.0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81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波;苏博文;田宇;郭皓天;冯永飞;申艾欣;张永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佑仁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7/00 | 分类号: | A61G7/00;A61G7/05;A61G7/057;A61G7/16;A61G5/10;A61G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品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1 | 代理人: | 侯慧娜 |
地址: | 315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翻身 多功能 护理 轮椅 | ||
1.一种柔性翻身多功能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理床、设置在所述护理床两侧的翻身机构和轮椅;所述护理床包括后端开口的床架(11),所述轮椅包括轮椅底架(31)、固定安装在所述轮椅底架(31)上的座椅框架(32)、与所述座椅框架(32)转动连接的靠背框架(33)以及与所述座椅框架(32)转动连接的腿部框架(34);所述靠背框架(33)和/或座椅框架(32)和/或腿部框架(34)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凸台(35),左右两侧的床架(11)的床架(11)板的内侧均设置有与所述凸台(35)对应的限位块(36),所述限位块(36)包括用来容纳方形床架板(12)的U型框(361)、设置在U型框(361)外侧的壁上的腰型孔(362)以及设置在U型框(361)内侧的与所述凸台(35)相适配的限位槽(363);所述U型框(361)的宽度大于方形床架板(12)的宽度,所述床架(11)板上具有与所述腰型孔(362)对应的螺纹孔,固定螺栓(30)穿入腰型孔(362)与螺纹孔连接,并通过调节螺纹连接在固定螺栓(30)上的调节螺母(367)将限位块(36)固定在床架(11)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翻身多功能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底架(31)的四个角位置安装有轮子,在后轮(38)的后方设置有两个后轮支撑轮(40),所述后轮支撑轮(40)通过连杆(41)安装在轮椅底架(31)和座椅框架(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翻身多功能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到床架(11)外侧的第一套管(21)、通过弹簧卡扣(22)连接在第一套管(21)内的翻身下支架(23)、通过弹簧卡扣(22)安装在所述翻身下支架(23)上的翻身上支架(24)以及安装在所述翻身上支架(24)上的滚筒电机(25),一柔性翻身带(26)的两端分别卷设在两侧的滚筒电机(2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翻身多功能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上支架(24)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杆(241)和第二连接杆(242),所述第一连接杆(24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42)之间通过弧形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41)通过弹簧卡扣(22)连接在第一套管(21)内;翻身上支架(24)为包括两相互平行的V型杆(231),两个所述V型杆(231)的一端通过扶手杆(232)连接,所述滚筒电机(25)连接在两个所述V型杆(231)的另一端,两个所述V型杆(231)的中间相对安装有第二套管(233),所述第二连接杆(242)通过弹簧卡扣(22)连接在所述第二套管(233)内,且所述第一套管(21)和所述第二套管(233)上都套设有复位管(27),通过滑动复位管(27),可使弹簧卡扣(22)将第一连杆(41)或第二连杆(41)定位或松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翻身多功能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翻身带(26)包括特制皮带和通过魔术贴粘贴在所述特制皮带上的床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翻身多功能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框架(32)和所述靠背框架(33)通过背部折叠机构连接,所述背部折叠机构包括调角电机(42)、与所述调角电机(42)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调角转轴(43)、安装在所述座椅框架(32)上的座椅调角套(44)、安装在所述靠背框架(33)上的靠背调角套(45)以及设置在所述靠背调角套(45)和座椅调角套(44)之间的调角器核心件(46),调角器核心件(46)固定连接在调角转轴(4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翻身多功能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框架(33)和所述座椅框架(32)的左右两侧均至少安装有一个凸台(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翻身多功能护理轮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底架(31)的底部四个角位置均安装有轮子,两个前轮(39)为万向轮,后轮电机(49)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器与后轮(38)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佑仁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佑仁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479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10KV电压互感器
- 下一篇:近眼显示光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