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炼油用溶脱装置的低压溶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49971.9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0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磊;裴丽丽;秦继伟;宋世波;姚鹏辉;杨军;于洋;郭明中;由召举;吴志霞;李元丰;梁春阳;王平;王乐毅;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涛 |
主分类号: | C10G21/00 | 分类号: | C10G2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狄干强 |
地址: | 471012 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油 用溶脱 装置 低压 溶剂 系统 | ||
一种炼油用溶脱装置的低压溶剂系统,包括溶剂缓冲罐、溶剂泵、换热器和酸性水回收装置,所述溶剂缓冲罐的顶部设有溶剂循环入口,底部设有溶剂循环出口和酸性水出口,所述溶剂循环出口与所述溶剂泵的入口端连接,所述溶剂泵的出口端分为三支管路,一支管路连接高压系统Ⅰ,一支管路连接高压系统Ⅱ,一支管路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端与所述溶剂缓冲罐的溶剂循环入口连接,所述溶剂缓冲罐、溶剂泵、换热器形成循环;本实用新型溶剂经溶剂泵出来后先经过低压溶剂循环水冷却器冷却降温,再进入溶剂缓冲罐,通过降低循环溶剂的温度,达到减少溶剂浪费、降低溶脱装置能耗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炼油用溶脱装置的低压溶剂系统。
背景技术
溶剂脱沥青简称“溶脱”主要以常减压装置生产的减压塔底渣油简称“减渣”为原料,应用萃取原理,选用适当的溶剂,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利用溶剂对原料中的饱和烃和芳烃有较大的溶解性,而对胶质和沥青质几乎不溶的特性,达到分离沥青、生产脱沥青油的目的,脱除胶质和沥青后的脱沥青油通常做催化裂化原料。溶脱一般用丁烷或戊烷做溶剂,由于它们对脱沥青油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临界状态时溶解度最小,故常采用超临界法回收溶剂。
目前使用的溶脱装置采用电压为6000V,出口压力为6.0MPa的溶剂增压泵,将溶剂缓冲罐内的低压溶剂送至高压溶剂系统,为保证溶剂增压泵的最小流量,溶剂增压泵的出口一部分通过流量阀门控制溶剂循环回溶剂缓冲罐内,一部分补充到一二套高压溶剂系统,溶剂在经过溶剂增压泵升压后温度一般会升高约7℃,升高后的溶剂循环至溶剂缓冲罐内会导致罐内溶剂温度升高,溶剂缓冲罐内压力随之升高,溶剂排放量增加,从而造成溶剂的浪费,溶脱装置的能耗升高。因此亟需一种用于炼油溶脱装置、可减少溶剂损失、降低能耗的低压溶剂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炼油用溶脱装置的低压溶剂系统,通过降低循环溶剂的温度,达到减少溶剂浪费、降低溶脱装置能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炼油用溶脱装置的低压溶剂系统,包括溶剂缓冲罐、溶剂泵、换热器和酸性水回收装置,所述溶剂缓冲罐的顶部设有溶剂循环入口,底部设有溶剂循环出口和酸性水出口,所述溶剂循环出口与所述溶剂泵的入口端连接,所述溶剂泵的出口端分为三支管路,一支管路连接高压系统Ⅰ,一支管路连接高压系统Ⅱ,一支管路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端与所述溶剂缓冲罐的溶剂循环入口连接,所述溶剂缓冲罐、溶剂泵、换热器形成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酸性水出口与所述酸性水回收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泵的出口端与高压系统Ⅰ之间设有流量阀门Ⅰ。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泵的出口端与高压系统Ⅱ之间设有流量阀门Ⅱ。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泵的出口端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端设有流量阀门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低压溶剂系统进行优化,对于溶剂泵循环溶剂这一流程,将这一路由原来的直接通过溶剂泵返回溶剂缓冲罐改为:溶剂经溶剂泵出来后先经过低压溶剂循环水冷却器冷却降温,再进入溶剂缓冲罐,该设置降低了由于溶剂泵增压对溶剂造成的热量,从而降低了循环溶剂的温度;经过优化后,溶剂缓冲罐内溶剂温度能够降低4~5℃,溶剂缓冲罐内压力降低0.08MPa,单月份溶剂排放量较未优化同期降低30吨,节约成本13.44万元;本实用新型不改变原有溶脱装置的制备工艺,且流程变动小、改造投入少,既节约成本,又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涛,未经杨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499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