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清理缝隙淤泥的手动排泥阀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50861.4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39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回水;吴鸿伟;洪双飞;吴威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亿卡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4 | 分类号: | F16K1/04;F16K1/32;F16K1/36;B08B1/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兴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8 | 代理人: | 易敏 |
地址: | 3624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清理 缝隙 淤泥 手动 排泥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缝隙淤泥的手动排泥阀,其结构包括阀体、接管、阀盖、丝杆、手轮、隔膜、阀瓣、去淤机构和防沾层,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阀盖上设置了去淤机构,再通过密封垫与海绵与丝杆进行接触后,令丝杆螺旋伸缩后其上沾附的淤泥依次与密封垫和海绵接触后进行挤压去除,达到提高对缝隙淤泥的去淤效果,提高使用寿命和螺旋使用便利的优点,并且通过在阀瓣上设置了防沾层,令阀座闭合时通过防沾效果较强的防沾层与淤泥进行接触防沾,达到减少阀瓣的淤泥沾附,避免阀瓣增重,提高施力便利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泥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清理缝隙淤泥的手动排泥阀。
背景技术
排泥阀又名盖阀,常用于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的沉淀池底排放污泥用,排泥阀的适用介质为原生污水,介质的温度一般应小于50℃,其工作水深小于10米,排泥阀也用于水处理工厂做为排放水池内的污泥及废水,通过手轮对阀体进行施力使用,整个操作流程较为简易便利,安装较为广泛;
随着时代的发展,排泥阀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的排泥阀在使用时丝杆外侧螺旋缝隙常容易沾附淤泥,在处理时通常通过在螺纹处加设较为简易橡胶结构对淤泥进行挤压去除,时间久后便容易形成磨损,导致排泥阀使用时较难提高对丝杆缝隙淤泥的去淤操作,影响使用寿命和螺旋使用便利,并且阀瓣闭合使用时常容易与淤泥进行接触沾附,使阀瓣自重增加,不利施力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便于清理缝隙淤泥的手动排泥阀,以解决排泥阀使用时较难提高对丝杆缝隙淤泥的去淤操作,影响使用寿命和螺旋使用便利,并且阀瓣闭合使用时常容易与淤泥进行接触沾附,使阀瓣自重增加,不利施力使用的问题,达到提高对缝隙淤泥的去淤效果,提高使用寿命和螺旋使用便利,并且减少阀瓣的淤泥沾附,避免阀瓣增重,提高施力便利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于清理缝隙淤泥的手动排泥阀,包括阀体、接管、阀盖、丝杆、手轮、隔膜、阀瓣、去淤机构和防沾层,所述阀体左端一体铸造有接管,所述阀盖底侧周沿与阀体螺栓固定,所述丝杆外壁与阀盖螺纹连接,并且丝杆顶端焊接有手轮,所述隔膜顶端通过粘合剂粘设于阀盖上,所述丝杆底端固定安装有阀瓣,所述去淤机构外壁顶端与阀盖螺栓连接,所述阀瓣底侧通过粘合剂粘设有防沾层,所述去淤机构由筒体、旋盖、防滑纹、密封垫、嵌槽和海绵组成,所述筒体外壁底端与旋盖螺纹连接,所述旋盖外侧周沿一体成型有突出的防滑纹,所述密封垫底侧嵌入贴合于旋盖上,所述筒体内壁开设有嵌槽,所述海绵外侧与嵌槽过盈配合,所述筒体外壁顶端与阀盖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膜内壁与丝杆滑动接触,并且隔膜底面与筒体相互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嵌槽内壁为圆柱状结构,并且嵌槽内壁为光滑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顶面与海绵相互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和海绵内侧中心处与丝杆外壁滑动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纹的数量设置有两处以上,并且防滑纹相邻间在旋盖上呈等距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阀瓣底侧周沿与阀体相互贴合,所述防沾层的厚度尺寸大小为0.3cm。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排泥阀使用时较难提高对丝杆缝隙淤泥的去淤操作,影响使用寿命和螺旋使用便利的问题,通过在阀盖上设置了去淤机构,再通过密封垫与海绵与丝杆进行接触后,令丝杆螺旋伸缩后其上沾附的淤泥依次与密封垫和海绵接触后进行挤压去除,达到提高对缝隙淤泥的去淤效果,提高使用寿命和螺旋使用便利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亿卡阀门有限公司,未经斯亿卡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508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