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制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52673.5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1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慧;张芸蕾;席瑞康;王竹松;尹桂林;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恩德专用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10 | 分类号: | A61M16/10;A61G3/00;C01B1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马晨博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制氧装置,包括安装在车体内的制氧机体和氧气瓶,制氧机体内设有氧气发生装置,氧气发生装置的出口端与氧气瓶上套接的进气管相连通;氧气瓶顶部还设有立管,立管另一端与湿化器的进气端连通,湿化器设置在制氧机体内,制氧机体外壁靠近湿化器一侧安装有单向阀,单向阀与湿化器的出气端相通,湿化器的出气端连接有软管,软管与单向阀连接,单向阀另一端安装有吸氧装置,吸氧装置和单向阀之间设置有截止阀,通过氧气发生装置制造氧气并将氧气压入氧气瓶中,实现无需搬运并及时补给氧气瓶中氧气的目的;此外,通过将氧气瓶中的氧气从湿化器处理后从单向阀端流出,防止氧气回流导致外界气体对瓶内氧气造成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制氧技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制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制氧机设备主要作为单独小型运载设备,当制氧机运作供氧时,需要开启后等待一段时间,制氧机才会开始运作慢慢输送氧气,无法实现即开即用;但如果选择使用氧气瓶,则供氧存在容量有限的问题,需要经常对氧气瓶进行设备检查,并及时查看备氧状态。
而现有的救护车,一般会在车体上设有空间固定两个容量为10L的氧气瓶,当氧气使用到限制值后,需要人工进行搬运替换,由于氧气瓶过大,需要搬运时的注意事项繁琐,搬运难度较大,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氧机氧气供给不及时或氧气瓶供给有限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车载制氧装置,通过制造氧气后并及时将氧气储存至氧气瓶中,克服了需要经常人工置换氧气瓶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制氧装置,包括安装在车体内的制氧机体和固定安装在制氧机体下方的氧气瓶,制氧机体内设有氧气发生装置,氧气发生装置的出口端与氧气瓶上套接的进气管相连通;氧气瓶顶部还设有立管,立管另一端与湿化器的进气端连通,湿化器设置在制氧机体内,制氧机体外壁靠近湿化器一侧安装有单向阀,单向阀与湿化器的出气端相通,通过设有的单向阀防止氧气产生倒流现象,湿化器的出气端连接有软管,软管与单向阀连接,单向阀另一端安装有吸氧装置,吸氧装置和单向阀之间设置有截止阀,通过控制截止阀的开闭状态,实现对输氧管道流通状态的控制,在不进行供养运作时,及时关闭截止阀可避免设备不使用时,氧气瓶内氧气外泄,造成不必要的能源耗损。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利用在车体上固定的制氧机体,通过单独设有的氧气发生装置制造氧气,并将制造的氧气输送至氧气瓶中,氧气瓶转接湿化器后连接至单向阀上,湿化器能够增加人体吸氧的舒适性;且单向阀隔绝了外界气体的进入,避免外界气体对湿化器或氧气瓶造成污染,在实现单向气体流动的同时,单向阀另一端安装的截止阀用以控制输氧管道的流通状态,并通过与截止阀相连的吸氧装置,能够提高人体使用的体验感,便于氧气吸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制氧机体上开设有空气入口,空气入口外部端口安装有分子筛,分子筛将空气进行初步过滤净化,空气入口在制氧机体内部的端口与氧气发生装置的进气口相连通,氧气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延伸至制氧机体外,用于将过滤产生的废气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吸氧装置包括吸鼻器和通气管,通气管一端套接在截止阀内,通气管另一端与吸鼻器相连,吸鼻器上开设有凸管,凸管可伸入鼻孔中使用,用于提高人体吸氧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凸管包含有套管和活动设置在套管上的伸缩管,套管的出气端端口固定有套环,伸缩管内设有卡槽,套环与卡槽相匹配,使得可以通过滑动伸缩管,改变凸管的整体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氧气瓶顶部安装有气压传感器,且氧气瓶与立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开关阀,根据气压传感器所测得的数据,当氧气瓶内的含氧量接近限值时,手动关闭开关阀,防止因氧气瓶内氧气含量过少,导致氧气瓶内的气压与氧气瓶外气压存在差值,致使氧气瓶产生爆裂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恩德专用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恩德专用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526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风病人步态康复训练装置
- 下一篇:一种棉纱生产用烘干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