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水降解槽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55780.3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79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明珠;张嘉侑;李应;刘润平;陈燃;苟龙;潘苏华;刘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7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程红霞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降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降解槽,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水平的槽体,槽体内设有“S”形的降解流道,槽体上对应降解流道的首端连接有进水口,槽体的底部对应降解流道的尾端开设有出水口,降解流道内安装有至少两块电极板,其中至少一块为阴极,至少一块为阳极,采用本实用新型给阴极和阳极的通电后,废水中带正电荷、负电荷的污染物或中性分子,均在阳极作用下被氧化,降解流道为“S”形极大地延长了废水在槽体内的停留时间,通过阳极氧化作用,把难降解的物质转变成可降解物,有利于提高废水的降解效率,阴阳电极板一一对应设置,有利于提升电流效率,整个结构简单、紧凑,有利于形成工业化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降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降解槽。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过多将导致其无法排放。目前来看生物法消除生活和工业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多数工业垃圾渗滤液因对微生物毒性大,用生物法很难有效去除。由于国家对有机污染物排放的限制标准要求来越高,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新方法和新技术。
在众多的有机废水处理方法中,电化学方法通过电极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从而把难降解的物质转变成可降解物,其具有不需大量耗费化学药剂、常温常压下操作、出水水质稳定等优势,因其众多优势,所以此方法被称为“环境友好”工艺,但受电解槽设计技术的限制,电化学方法目前还没有进行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降解槽,该降解槽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便于工业化应用。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废水降解槽,其关键在于:包括支撑架,该支撑架上安装有水平的槽体,所述槽体内设有“S”形的降解流道,所述槽体上对应所述降解流道的首端连接有进水口,所述槽体的底部对应所述降解流道的尾端开设有出水口,所述降解流道内安装有至少两块电极板,其中至少一块为阴极,至少一块为阳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给阴极和阳极的通电后,废水中阴离子、中性分子、阳离子通过三条途径叠加阳极氧化效果。一是阴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可在阳极失去电子被直接氧化;二是中性分子和阳离子,可通过“S”形流道流动,到达阳极;三是电催化阳极上可生成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在“S”形流道中流动,极大地延长了其在槽体内的停留时间,通过阳极间接氧化作用,把难降解的物质转变成可降解物,提高了废水的降解效率。
作为优选:
上述电极板共2N块,N为自然数,其中N块为阴极,N块为阳极,所述阳极和阴极交替设置。采用此结构,阴极和阳极对应设置,有利于提升电流效率,降低降解费用,整体结构实现循环降解,装置小巧、简单、紧凑,有利于形成工业化应用。
上述出水口前端的降解流道内安装有出水控制板,该出水控制板上开设有出水孔。采用此结构,降解后的废水可通过出水孔和出水口流出降解流道。
上述出水控制板共两块,其中一块所述出水控制板上的出水孔靠近其上部,另一块所述出水控制板上的出水孔靠近其下部。采用此结构,当需要将流道内的废水控制在较低水位时,可将出水孔靠上的出水控制板取出,当需要将流道内的废水控制在较高水位时,可将出水孔靠下的出水控制板取出即可。
上述槽体的外壁上靠近所述降解流道的首端安装有缓冲槽,该缓冲槽与所述槽体之间通过进水缺口连通,该进水缺口内设置有水位限制板,所述水位限制板的高度小于所述槽体的槽壁高度,所述缓冲槽的槽底开设有所述进水口,该进水口连接有离心泵。采用此结构,水位限制板既起到限制槽体内最高水位的作用,防止槽体内水位过高溢流出来,也可以起到防止槽体内水位过低,导致电极被烧坏,且在进口处设置缓冲槽有利于降低槽体内的水压,避免因水压过大直接冲击到电极。
上述槽体的两个相对的内壁上交错设置有N块挡板,所有所述挡板将所述槽体分隔成M个折流段,M为自然数,M个折流段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所述降解流道。采用此结构,通过在挡板或对应的槽体内壁上开槽即可方便安装阳极和阴极电极板,简化了电极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557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电催化氧化的废水降解装置
- 下一篇:荧幕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