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钢板桩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56676.6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1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宋鹏辉;郭健;刘奇;游仁;杨家飞;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陈传喜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钢板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钢板桩支护结构,包括多根相互咬合连接的拉森钢板桩,多根所述拉森钢板桩连接形成有至少四面基坑围护面,各所述基坑围护面的外侧上部均固定连接有一预制混凝土支撑梁,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支撑梁之间通过现浇混凝土支撑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钢板桩支护结构,能在拉森钢板桩的外侧对拉森钢板桩形成稳定和牢固的支撑,防止倾覆,提高基坑支护安全性,由于用于对拉森钢板桩进行支撑的预制混凝土支撑梁和现浇混凝土支撑梁设置在基坑围护面的外部,从而不会影响基坑开挖时施工机械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缩短基坑开挖的工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坑钢板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工程结构基础施工时需要开挖基坑,并采用钢板桩对基坑进行必要的支护,防止开挖后的基坑发生滑坡和倾覆。钢板桩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绿色环保钢构件,在基坑支护中得到了很好的工程应用。在土质为淤泥质黏土的工程施工区域,部分淤泥质黏土软土层厚度可达40m,透水性差,且有流塑性底层分布,施工区域中深基坑支护过程中,由于淤泥质基坑边缘易变性,导致钢板桩整体性较差、降低抗倾覆性系数、降低钢板桩牢固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传统的基坑钢板桩支护方式中,需要大量使用围檩及内支撑确保钢板桩支护体系的整体性,增加大量的施工成本及施工工期;这些内支撑和围檩设置在钢板桩围护面内部,严重影响基坑开挖时施工机械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基坑开挖的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淤泥质基坑的基坑钢板桩支护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钢板桩支护结构,包括多根相互咬合连接的拉森钢板桩,多根所述拉森钢板桩连接形成有至少四面基坑围护面,各所述基坑围护面的外侧上部均固定连接有一预制混凝土支撑梁,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支撑梁之间通过现浇混凝土支撑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现浇混凝土支撑梁呈圆弧状结构,所述现浇混凝土支撑梁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支撑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预制混凝土支撑梁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为凿毛面。
优选地,所述基坑围护面中靠近基坑外侧的各个拉森钢板桩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预制混凝土支撑梁的一侧面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配合固定连接,从而将所述预制混凝土支撑梁固定连接在所述基坑围护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两个螺栓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拉森钢板桩的上端面平齐。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所述预制混凝土支撑梁的一侧面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预制混凝土支撑梁内设置有钢筋骨架,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端部焊接在所述钢筋骨架上。
优选地,所述预制混凝土支撑梁的高度为400mm-600mm,所述预制混凝土支撑梁的宽度为100mm-20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坑钢板桩支护结构,通过在拉森钢板桩形成的基坑围护面的外侧上部连接预制混凝土支撑梁,并将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支撑梁之间通过现浇混凝土支撑梁固定连接,各预制混凝土支撑梁和现浇混凝土支撑梁形成一体式结构,从而在拉森钢板桩的外侧对拉森钢板桩形成稳定和牢固的支撑,防止倾覆,提高基坑支护安全性。由于用于对拉森钢板桩进行支撑的预制混凝土支撑梁和现浇混凝土支撑梁设置在基坑围护面的外部,从而不会影响基坑开挖时施工机械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缩短基坑开挖的工期。由于采用的是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混凝土支撑梁,且不需要横向或斜向支撑杆进行支撑,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566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