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笼卷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57357.7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45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吉伟;李星;龙卫华;罗志强;于红军;陈涛鹏;陈煌;叶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3/04 | 分类号: | B21F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60 | 代理人: | 袁嘉恩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瑞和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卷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笼卷绕装置,包括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一侧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箱的另一侧与绕卷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绕卷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丝杆传动副,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丝杆传动副的一端与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丝杆传动副的另一端伸入传动箱,并与传动箱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本实用新型,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向转动,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间距为支撑机构最大直径的三分之二,故支撑机构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上方,并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带动下转动,此时丝杆传动副上的引导环随着螺纹筒的移动而移动,使得绕筋均匀绕卷在钢筋架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笼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笼的建造需要将绕筋成螺旋状连续卷绕并焊接在纵筋外侧,传统的钢筋笼焊接一般采用人工绕卷,一方面绕卷时钢筋的排布较为困难,不能保证绕设的均匀性;绕设时,也难以保证钢筋架的整体结构结构;同时完成绕设后,钢筋架的拆卸较为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笼卷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笼卷绕装置,包括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一侧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箱的另一侧与绕卷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绕卷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丝杆传动副,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丝杆传动副的一端与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丝杆传动副的另一端伸入传动箱,并与传动箱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且靠近两端处的上方设有环状结构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传动连接;
所述丝杆传动副上的螺纹筒下部穿插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与螺纹筒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传动箱和支撑座的对应端面固定,所述丝杆传动副上螺纹筒的顶部设有引导环。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设有多个用于穿插设置钢筋的过孔,所述外筒的外壁上设有第一凸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对应支撑机构处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凸齿,所述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过孔呈环状均匀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转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间距为外筒最大直径的三分之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同向转动,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间距为支撑机构(即外筒)最大直径的三分之二,故支撑机构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上方,并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带动下转动,此时丝杆传动副上的引导环随着螺纹筒的移动而移动,使得绕筋均匀绕卷在钢筋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钢筋笼卷绕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一种钢筋笼卷绕装置中丝杆传动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钢筋笼卷绕装置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动箱;2、电机;3、绕卷机构;31、第一转轴;32、第二转轴;33、丝杆传动副;34、支撑座;35、支撑机构;351、外筒;352、内筒;353、过孔;354、第一凸齿;36、导向杆;37、引导环;38、第二凸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华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573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形钢管多角度焊接用管口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玻璃纤维型材的成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