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发动机引气转接座柔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70308.7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10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石云飞;冀国锋;熊珊;孙瑛聪;李俊励;梁湘华;林垲;吴秀宽;林森;班永丽;李升东;莫鹏;杨加寿;李旭;尹先桃;廖文兵;于佳;高祥;杨冬娇;多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04 | 分类号: | F02C7/04;F04D29/52;F04D29/64;F16L41/1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云***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发动机 转接 柔性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引气转接座柔性结构,包括堵盖、浮动环和螺母,螺母内部设置有一个环形凸台,堵盖为中间带通孔的环形结构,堵盖的环形端面与螺母内壁面连接,且堵盖位于所述环形凸台上方,与环形凸台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槽,浮动环包括带通孔的浮动环本体和设置在浮动环本体外壁面的卡环,浮动环本体外壁面与堵盖的内壁面之间有一距离,卡环设置在环形槽内,并与环形槽间隙配合,卡环可以在环形槽内周向及径向移动,卡环周向宽度大于环形槽的周向宽度,使卡环移动过程中不会脱出所述的环形槽,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因加工制造误差导致的二者一定程度的不对心条件下,通过移动浮动环保证装配,而且没有装配应力,并有效防止漏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发动机设计领域,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引气转接座柔性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航空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和实现飞机相关功能,在高压压气机机匣上通常会设置多处引气转接座,对内与高压压气机机匣引气腔连接,对外与引气管相连。高压压气机流道内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引气转接座进入引气管路,通过引气管路向发动机前、后级引气或向飞机引气,例如压气机引气除冰、为飞机提供座舱增压等。现有国内、外发动机大多在机匣壁上设置固定的引气转接座,与引气管通过螺纹等刚性连接,因加工制造误差,刚性连接容易装配干涉无法安装,或安装以后为机构带来装配应力,影响机构工作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出一种航空发动机引气转接座柔性结构,用于减小装配干涉发生几率,减小装配应力,并有效防止漏气。
技术方案:一种航空发动机引气转接座柔性结构,包括堵盖、浮动环和螺母,所述的螺母内部设置有一个环形凸台,所述的堵盖为中间带通孔的环形结构,所述的堵盖的环形端面与螺母内壁面连接,且堵盖位于所述环形凸台上方,与环形凸台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槽,所述的浮动环包括带通孔的浮动环本体和设置在浮动环本体外壁面的卡环,所述的浮动环本体外壁面与堵盖的内壁面之间有一距离,所述的卡环设置在环形槽内,并与环形槽间隙配合,卡环可以在环形槽内周向及径向移动,所述卡环周向宽度大于环形槽的周向宽度,使卡环移动过程中不会脱出所述的环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母下部外圆周上设置有外螺纹,螺母通过外螺纹与高压压气机机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螺母外壁面上还设置有一圈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的浮动环本体外壁面与堵盖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为5-1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卡环与环形槽径向间隙为0.3-0.4mm。
进一步的,所述浮动环本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通孔用于放置外部引气管,所述浮动环本体上的通孔与引气管间隙配合,间隙为0.05-0.1mm。
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航空发动机引气转接座与引气管柔性连接,可以在因加工制造误差导致的二者一定程度的不对心条件下,通过移动浮动环保证装配,而且没有装配应力,并有效防止漏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二维示意图;
其中:1为螺母,2为堵盖,3为浮动环,4为环形凸台,5为环形槽,6为浮动环本体, 7为卡环,8为外螺纹,9为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介绍,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航空发动机引气转接座柔性结构,包括堵盖2、浮动环3和螺母1,所述的螺母1内部设置有一个环形凸台4,所述的堵盖2为中间带通孔的环形结构,所述的堵盖2的环形端面与螺母1内壁面连接,且堵盖2位于所述环形凸台4上方,与环形凸台4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槽5,所述的浮动环3包括带通孔的浮动环本体6和设置在浮动环本体6外壁面的卡环7,所述的浮动环本体6外壁面与堵盖2的内壁面之间有一距离,所述的卡环7设置在环形槽5内,并与环形槽5间隙配合,卡环7可以在环形槽7内周向及径向移动,所述卡环7周向宽度大于环形槽5的周向宽度,使卡环7移动过程中不会脱出所述的环形槽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703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植毛机的抓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隔离升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