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熔渗热塑性碳纤维预浸织物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71795.9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6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朱波;曹伟伟;林志涛;王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宽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5/14 | 分类号: | B29B15/14;B29K101/1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251100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熔渗热 塑性 碳纤维 织物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熔渗热塑性碳纤维预浸织物的系统,以碳纤维处理流向依次包括展纱设备、热熔胶浸渍槽、热塑性粉体喷涂设备、初次熔渗设备、预浸织物覆膜加温加压装备;所述热塑性粉体喷涂设备设有用于支持碳纤维单向展纱织物的喷涂支撑辊,支撑辊上方设置用于喷涂热塑性粉体的喷嘴,喷嘴出口指向喷涂支撑辊所在平面;所述初次熔渗设备设有用于支持碳纤维单向展纱织物的支撑台,支撑台上方设置两个与碳纤维展纱织物的电极,两个电极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所述预浸织物覆膜加温加压装备包括用于对碳纤维单向展纱织物加热加压的对辊及用于安放热塑性膜卷的绕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熔渗热塑性碳纤维预浸织物的系统。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热固性树脂基体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目前应用较广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体系,其中利用树脂的三维交联固化反应形成碳纤维增强的不溶不熔复合结构,由于其密度小、重量轻以及其优异的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等综合力学特性,成为金属等结构材料的极具潜力的替代品。没交联网络也有其提供这些方面的劣势,由于其固化形成的树脂体系无法二次塑化,因而无法反复重新利用,形成的复合材料制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后无法回收,容易形成工业垃圾。
热塑性树脂与热固性树脂不同,其具有线性长链分子结构可以反复加热塑化成形,因此成为替代热固性树脂的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替代树脂体系。经过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研究发现,热塑性树脂由于其自身的分子结构特性造成其分子量较大而带来的高粘度问题,因此在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很难做到树脂与碳纤维的均匀渗透效果,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熔渗热塑性碳纤维预浸织物的系统,能够提高热塑性树脂与碳纤维织物的熔渗效果,进而得到良好的界面结合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熔渗热塑性碳纤维预浸织物的系统,以碳纤维处理流向依次包括展纱设备、热熔胶浸渍槽、热塑性粉体喷涂设备、初次熔渗设备、预浸织物覆膜加温加压装备;
所述热塑性粉体喷涂设备设有用于支持碳纤维单向展纱织物的喷涂支撑辊,支撑辊上方设置用于喷涂热塑性粉体的喷嘴,喷嘴出口指向喷涂支撑辊所在平面;
所述初次熔渗设备设有用于支持碳纤维单向展纱织物的支撑台,支撑台上方设置两个与碳纤维展纱织物的电极,两个电极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
所述预浸织物覆膜加温加压装备包括用于对碳纤维单向展纱织物加热加压的对辊及用于安放热塑性膜卷的绕架。
采用该系统能够连续制备复合熔渗热塑性碳纤维预浸织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先通过将热熔胶浸渍到单向展纱织物,然后喷涂热塑性树脂粉体,通过热熔胶将热塑性树脂粉体附着在单向展纱织物表面,再通过然纤维导电自热熔融,在通过辊压形成复合熔渗,通过该复合熔渗能够提高热塑性树脂的渗透效果,提高界面结合特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宽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宽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717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具
- 下一篇:按键组件及包括其的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