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设备减震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73601.9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17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户;韩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F15/067 | 分类号: | F16F15/067;F16M5/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朱介人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设备 减震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设备减震防护装置,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卡座A,且卡座A的顶端嵌入卡座B,所述卡座B一体成型于承接板的底部,且卡座B之间的承接板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与底板之间过盈连接有弹簧A,且底板背离卡座A的外侧板体表面焊接有阻尼座,所述阻尼座内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嵌入有导向柱底部的橡胶塞,在承接板的外侧设置卡板,将亚克力护罩的向承接板外侧罩去,使得亚克力护罩顶端的卡框卡在卡板的表面进行固定,当建筑设备向下落出尘土灰尘时,亚克力护罩可以在减震装置的外侧形成防护层,防止减震装置落入尘土影响其减震弹性,对减震装置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设备减震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减震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设置耗能装置,通过该装置产生摩擦,弯曲、弹塑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振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减震防护装置的应用愈加广泛,因此,对建筑设备减震防护装置的需求日益增长。
专利号CN201820714525.5的一种建筑设备减震防护装置,包括底板、液压油箱和顶板,所述底板的顶端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板,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管的顶端设有顶板,本实用新型可以调节防护装置的减震软硬强度,便于装置针对不同的建筑设备的要求进行调整,同时可以利用分压起到减震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市场前景,值得推广使用。
1、现有建筑设备减震装置大多为弹簧和导向板构成的减震器,这种减震器的中部有弹簧进行弹动减震,但是这种单一弹簧的抗压抵御力较弱,一些较重设备在减震时,单一弹簧的减震器无法提供良好的抵抗减震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设备减震防护装置。
2、现有建筑设备减震器的弹簧和导向板均为金属材质,当建筑设备工作时会有尘土向减震器落去,而这种减震器的外部缺乏保护结构,当尘土下落时容易落入导向板和弹簧之间,进而腐蚀弹簧和导向板并影响减震器的减震性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设备减震防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设备减震防护装置,在底板与承接板之间设置阻尼座和导向柱构成的附加阻尼结构,当承接板借助螺栓与建筑设备安装后,建筑设备振动工作时,承接板承受重力向下压着卡座B嵌合卡座A内,此时固定盖下方的弹簧A被承接板压向底板,在弹簧A下压时到弹力临界点后触底反弹,抵御建筑设备向下传递的振动,在承接板向下压动时,导向柱也会压着弹簧B向阻尼座的滑槽内滑动,当弹簧B触底反弹时可以抵御承接板受到的振动压力,同时导向柱的底部有橡胶塞在滑槽内滑动缓解弹簧B的回弹力,通过多重阻尼结构加强建筑设备用减震装置的减震能力,在承接板的外侧设置卡板,将亚克力护罩的向承接板外侧罩去,使得亚克力护罩顶端的卡框卡在卡板的表面进行固定,当建筑设备向下落出尘土灰尘时,亚克力护罩可以在减震装置的外侧形成防护层,防止减震装置落入尘土影响其减震弹性,对减震装置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设备减震防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一体成型有卡座A,且卡座A的顶端嵌入卡座B,所述卡座B一体成型于承接板的底部,且卡座B之间的承接板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与底板之间过盈连接有弹簧A,且底板背离卡座A的外侧板体表面焊接有阻尼座,所述阻尼座内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嵌入有导向柱底部的橡胶塞,所述导向柱向上伸出滑槽后贯穿弹簧B且导向柱的顶端焊接于承接板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承接板的外侧一体成型有卡板,且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框,所述卡框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亚克力护罩。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硫化有橡胶防滑垫,且橡胶防滑垫的底部凸起有凸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736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测实验用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航空航天异型壳体型腔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