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偏振光视觉的专性高效害虫诱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74854.8 | 申请日: | 2020-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9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涛;苗进;蒋月丽;杨志磊;王文生;卢春光;张聚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云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B07B1/04;B07B1/46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鳌纵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65 | 代理人: | 赵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偏振光 视觉 高效 害虫 诱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偏振光视觉的专性高效害虫诱捕装置,包括箱体、支架、太阳能板、投射灯、高压电网、控制电路、接虫漏斗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通过螺丝固定到支架上,支架通过螺丝固定到箱体上,控制电路通过螺丝固定到箱体上,本发明利用高空迁徙类害虫具有偏振光视觉的特性,人为产生偏振光源,增加诱虫效果;利用昆虫绕飞光源的特性,在投射灯四周均匀分布四片高压电网,昆虫绕飞的时候撞击电网击杀;采用三层不同目数的滤网,可以把虫体按照个体大小进行分类,并且每层滤网采用45度倾斜角度,避免出现大的虫体堆积之后出现小虫落不下去的情况,可以更有效的对虫体按照个体大小进行分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灭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偏振光视觉的专性高效害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如果光波的光矢量的方向始终不变,只沿一个固定的方向振动时,这种光称为线偏振光或完全偏振光。因线偏振光中沿传播方向各处的光矢量都在同一个振动面内,故线偏振光也称平面偏振光,简称偏振光。
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遇到其中的气溶胶和微小颗粒会发生散射,其结果是一部分太阳光变成了偏振光。以太阳为中心,天空偏振光就如许多同心圆一样向外排列,这就是天空的偏振模式,据此可以有效地定位太阳的位置。
除了大气散射形成的偏振光以外,自然界还有另外一个偏振光源,就是水面反射偏振光。水面反射而来的光线有时强烈到让人无法睁眼。这种水面反射的光线中就蕴含了大量振动方句水平的偏振光,而且非常强烈。这就是水的偏振光模式。据此可以有效定位水源的位置。
昆虫的眼睛称为复眼,在复眼的背部边缘区域,有一群专门负责感应偏振光的小眼,称为背部边缘区域(DRA)小眼。DRA小眼的感杆束排列着两组相互垂直的微绒毛。一组微线毛对应于一个方向的偏振光,另一组微绒毛对应于垂直方向的偏振光。两组微线毛相互协作就能分辨入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不仅如此,科学家们在昆虫的大脑中还发现了许多被称为“偏振拮抗神经元的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可以受到振动方向不同的偏振光的刺激,并形成反馈机制来告诉昆虫入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由于具有复眼和相应的神经细胞,昆虫就具备了感应偏振光振动方向的神奇能力,这就是昆虫的偏振光视觉
已知的很多害虫都是迁徙类型的,所以如果人为制作偏振光,利用昆虫的偏振光视觉,就可以更好的吸引害虫,本公司利用在投射灯上面增加偏振光片,可以简单快捷的产生偏振光,更好的吸引天空中的迁徙类害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偏振光视觉的专性高效害虫诱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偏振光视觉的专性高效害虫诱捕装置,包括箱体、支架、太阳能板、投射灯、高压电网、控制电路、接虫漏斗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通过螺丝固定到支架上,支架通过螺丝固定到箱体上,控制电路通过螺丝固定到箱体上,蓄电池固定到箱体上,箱体的上方还安装有投射灯,投射灯是由普通投射灯上面附加偏振光片组成,投射灯的四周设有高压电网,箱体内部设有三层滤网,箱体的内部还安装有控制电路和蓄电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雨水检测装置,雨水检测装置通过自攻丝固定到箱体上面,雨水检测装置与控制电路之间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层滤网每层分别具有不同目数,目数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每层角度与地面倾斜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高压电网通过陶瓷柱固定在箱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滤网两端通过U型折弯件卡在左右两根方管上,方管固定在箱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与太阳能板、投射灯、高压电网、蓄电池之间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高压电网由四面成度的网片组成,均匀分布在投射灯四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云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云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748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文化墙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电动环保深水清淤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