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用菌菌包高密度卧式集排立体栽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76649.5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0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占胜;石铁;李会荣;王延锋;谢剑;张贵;张佰阳;王馨竟;郭巍;王密盛;张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牡丹江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8/60 | 分类号: | A01G18/60;A01G18/6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701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菌 高密度 卧式 立体 栽培 装置 | ||
食用菌菌包高密度卧式集排立体栽培装置属于菌类生产设备;在偶数排相互平行设置的单元座架上依次相互平行的分别安装∏型框架,在∏型框架的左、右立向侧壁上从下至上依次相互对应同轴心的分别均布且可转动地安装多个支撑轴和驱动轴,在相互对应同轴心的支撑轴与驱动轴内侧部上固装菌包卧铺安装笼体,在菌包卧铺安装笼体外部上套装卡箍,在第一排∏型框架最下部的驱动轴上固装双联驱动总链轮,直流电机与第一排∏型框架最下部的驱动轴连接,传动系统将直流电机与各驱动轴及菌包卧铺安装笼体连接;本装置结构新颖、独特、合理,作业使用稳定性好,操作简易方便,棚室空间利用率高,菌类产品质量好,增产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菌类生产设备,主要涉及一种食用菌菌包棚室栽培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食用菌菌包棚室栽培均是采用将菌包立式吊袋模式,即是将菌包一个一个的立向依次挂连在棚室内下垂的线绳上。该模式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人工挂包费时费力,作业成本高;二是菌包在菌类生长的全过程中始终静止,造成采光不均、淋水不匀,影响菌类产量和品质;三是受线绳承载能力及棚室内通光、通气要求所限,菌包密度较小,浪费了棚室有效空间;四是该栽培模式很难实现菌类产品的机械化自动采摘,只能采用人力手工收获,作业效率低,收获质量不易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棚室栽培生产的实际需求,设计一种食用菌菌包高密度卧式集排立体栽培装置,达到大幅度提高棚室内有效空间利用率、提高菌类产品产量和品质、降低作业成本、满足和适应机械化收获作业使用的目的。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相互平行设置的偶数排单元座架上依次相互平行的分别安装∏型框架,在所述∏型框架的左立向侧壁上和右立向侧壁上从下至上依次同轴心的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多个支撑轴和驱动轴,在相互对应安装的支撑轴与驱动轴内侧部上固装菌包卧铺安装笼体,在所述菌包卧铺安装笼体外部上套装卡箍;在第一排∏型框架最下部的驱动轴上固装双联驱动总链轮,直流电机与第一排∏型框架最下部的驱动轴连接,在最后一排∏型框架最下部的驱动轴上固装单元驱动双链轮,在第一排与最后一排∏型框架之间的其他∏型框架最下部上的各个驱动轴上分别固装单元驱动三链轮;在全部∏型框架最上部的各个驱动轴上分别固装单笼驱动单链轮,在全部∏型框架上的其他驱动轴上分别固装单笼驱动双链轮;多条卧向传动链条分别依次套装在双联驱动总链轮与单元驱动三链轮、单元驱动三链轮与单元驱动双链轮上;多条立向传动链条分别依次套装在双联驱动总链轮与单笼驱动双链轮、单元驱动三链轮与单笼驱动双链轮、单元驱动双链轮与单笼驱动双链、单笼驱动双链轮与单笼驱动单链轮上,至此构成食用菌菌包高密度卧式集排立体栽培装置。
本发明创造采用将食用菌包高密度卧式集排立体摆放模式,与传统的立式线绳吊袋方式相比,在棚室同等单位容积内菌包摆放数量提高30%左右,实现了提高单位面积内菌类产品产出量的目的,同时为菌类产品机械化采摘收获作业提供了方便和条件;另外,在菌类生长过程中,菌包可进行和完成匀速缓慢旋转运动,使菌包能够均匀合理接受日光照射和均匀受水喷洒,促进菌类生长发育和产量增加,品质提高,具有结构新颖、独特、合理、作业使用稳定可靠、操作简易方便、棚室空间利用率高、产品质量好、增产效果显著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食用菌菌包高密度卧式集排立体栽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拆掉直流电机后的右视图。
图中件号说明:
1、单元座架、2、支撑轴、3、单元驱动三链轮、4、卧向传动链条、5、驱动轴、6、双联驱动总链轮、7、直流电机、8、单笼驱动双链轮、9、∏型框架、10、立向传动链条、11、单笼驱动单链轮、12、单元驱动双链轮、13、卡箍、14、食用菌菌包、15、菌包卧铺安装笼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牡丹江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牡丹江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766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雾消毒器
- 下一篇:一种短机身掘进机器人